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知发展理论给予初中翻转课堂教学一定的启示,即在了解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和本质,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等要素出发,真正做到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理论不仅要求教学要适应认知发展,还要求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初中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多创造抽象性或者假设性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设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发展高级思维。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瑞士心理学教授皮亚杰集一生智慧所创,主要依据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发展特征主要是慢慢将感觉和动作分化,逐渐从笼统性的反射中走向开始做出一定的调适,明晰主观和客观的区别,萌发思维的意识。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使用表象的语言符号来代替周围的事物,但是还不能够代替抽象的概念,思维还受制于具体的表象,同时心理操作还具有鲜明的不可逆性和缺乏守恒性。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主要做到了思维的可逆性和守恒性,基本达到了运演的水平。此时的儿童思维具备了较多的抽象概念,基本能够将事物进行归类,但是还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支持,运算的水平还处于较低级的水平。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逐渐形成了解决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运演基本脱离了具体事物的束缚,基本做到了从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以及从命题的角度考虑其可能性。当然,这四个阶段的时间划分不具有严谨性,是一种相对模糊的时间节点,在实践中会发现不同的个体之间具体的认知发展的时间是具有相对差异性的。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阶段是依照前后顺序而展开的,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存在跳过某个阶段直接进入另一个阶段的情况,因此要尊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认知发展理论给予初中翻转课堂教学一定的启示,即在了解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和本质,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环节等要素出发,真正做到教学适应学生的发展和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初中这个学段对应的学生群体年纪大约在12—15岁,基本和认知阶段的形式运算阶段相吻合,这就表明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采用抽象性的概念来传递知识,较少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解释,同时学生已经基本形成解决各种问题的推理逻辑,可以从现实和假设的情境中考虑可能性。翻转课堂是将教师知识传授这一环节转换形式,制作成教学微视频并放置于网络上供学生观看学习,其教学内容是以基本的认知知识为主体的,具有符号性和抽象性的特点,需要学生借助自己的思考来确定原有的图式是否能够同化新的知识并且促进知识量增加,或者原有的知识图式是否需要改变来顺应新的知识来达到认知的平衡,促进认知的质变。因此,需要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此外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方面就是翻转对学生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制力和自控能力,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适应这种学习模式。认知发展理论不仅要求教学要适应认知发展,还要求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初中翻转课堂需要教师多创造抽象性或者假设性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设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逐步发展高级思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