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碓坑今古事,请上蒂岭润新亭。”走过镶着对联的月门,便是登山健身区,曲折蜿蜒的小路引领我们走向山顶的润新亭。
登山健身区内,森林的气息更加浓郁。在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樟树、荷木等乡土阔叶树丛中零星分布有马尾松、湿地松和桉树,其余的空隙则被灌木丛与各色杂草所覆盖。近年来,公园内又大面积种植了枫香、山乌、山杜英、土蜜树、海南蒲桃、铁冬青、尖叶杜英等可随季节变化而呈现不同叶色的树种,营造出红绿相衬、层林尽染,分外妖娆的四季多彩的景象。白兰、黄樟、土沉香、含笑、柠檬桉和柏木等散发出特殊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阳光透过枝丫,洒落青苔之上,抛出一地碎影,那是石缝间迸出的清冽山泉。低头行走时,忽见登山径上也是满地叶纹,那应该是水泥铺路尚未干透时落叶无心印下的吻痕。枯叶堆里,探出一枝新绿,张开稚嫩的小手,正欲拥抱世界。
△ “欲知碓坑今古事,请上蒂岭润新亭”,登山路入口处大门上的对联暗藏着这座山峰所有的秘密 缪晓剑/摄
△ 洁净的登山径 缪晓剑/摄
润新亭的亭记称,袁匡庐写有“碓舂珠瀑琴无谱,坑泻濂泉画有声”的诗句,描绘了他当年登顶观堆坑瀑布、石碓石杵的情景。许多景象恐怕物是人非,但今人仍可以从山下林乡贤公家庙所藏的诗词篆刻中得以想象。
山水题词,是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文化景象,风景的写照映射出心灵的地图。只是不知道,退休还乡的林谦,在这人间芳菲尽的四月尾,是否亦有逝者如斯的喟叹。
翻阅刘居上编注的《香山文存》,笔者看到的是一生清贫、醉心学问的林谦。他的晚年并无多少积蓄。在他的“过俭草堂”里,最值钱的宝贝就是书,他收藏了“经史万余卷及手抄书数百卷”;我仿佛看到一位奋笔疾书的八旬老人,摇曳的烛光映照着一手工整的楷书。书房内,“凡前言往行,时事得失,条记满墙壁间”,形象跃然纸上。我还看见一个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的父亲,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儿子:“公事不易为,尔毋轻与。”(www.xing528.com)
清咸丰四年(1854),红巾军兵临石岐城下,林谦带领乡团援助清兵守城。此役结束后,与他并肩作战的郑藻如得到两广总督叶名琛的保举,后在洋务和外交事务上被委以重任,林谦依旧留在家乡专心治学。与其说他不舍老屋身后的这片风景,不如说是读书人追求纯、素的人生理想。在他俭朴的草堂中,他读书,静坐,思考,散步山间,聆听风吟。如此禅心,不也正是现代都市人渴望追求的静谧宇宙吗?
△ 山顶的润新亭 缪晓剑/摄
游园指南
蒂峰山公园分为三个片区,登山健身区占了将近一半,宗教文化区和休闲体验区各占两成。登山健身区位于公园的西部,此区为蒂峰山公园的主入口区域,森林氛围浓郁,除了开展登山健身运动,本区还规划了景点节庆广场、运动广场、通幽步道、拥翠长廊、静心亭等,带给游人多元化的体验。
宗教文化区位于公园中部,蒂峰公园入口牌坊便坐落于此。此地已经修建了部分登山阶梯步道和栏杆等设施,公园的最高峰海拔173.5米位于此区,这里丰富的人文景观将进一步得到完善,提升游览品质。
休闲体验区位于公园东部,面积15.23公顷,区内藏有一个天然湖泊。未来游客可通过平台到此游玩,沿着登山道登山休闲,也可走进果林,感受果实累累的喜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