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岐江公园是一个现代景观设计的实验。”俞孔坚曾表示,“既然是实验,必然不是完美的,当然,也会有可参考之处。”
亲水设计是岐江公园的一大特色,如其广场式入口处的一处平地涌泉,是游客们流连忘返之地,公园的景观不再是仅作观赏,站在造船厂的铁栅格上,游客们喜欢用双手去触碰那水花,它与脚下的钢铁截然不同,体会其中的乐趣。
这些可圈可点的设计中也有值得探讨之处。岐江公园所处的位置本身具有临江含湖的先天环境优势,其场地中35%的水面可以充分利用。在对园内湖岸设计与保护中,设计团队也面临过诸多难题。
△ 岐江公园所处的位置本身具有临江含湖的先天环境优势,其场地中35%的水面可以充分利用 缪晓剑/摄
根据相关资料的介绍,公园的湖面与岐江相连,是珠江水系汇入大海的重要衔接口,在海潮影响下,其水位日变化达1.1米,为避免水位变化影响景观,设计师创造了栈桥式的堤岸。一系列方格网状的步行栈桥临水而建,并以本地的水生植物遮挡栈桥的架空部分,以适应水位变化以及水深情况。游人可在栈桥上行走,穿行于高低错落的植物丛林间。只是,亲水性的设计虽给予人们亲近自然的距离,也带来一些不安全因素,需要游园者自我约束。
与“琥珀”水塔共处于“生态岛”上的大榕树们则因巧妙的幸运地得以保存下来。据悉,当初出于防洪的考虑,本需要湖岸拓宽20米,这些百年古树一度遭到砍伐的威胁。为了保留这些自然遗产,设计团队根据河流动力原理,开挖内河,造就了这一块生态岛。(www.xing528.com)
开阔的地面,固然为户外活动提供了各种可能,但一些地方也因缺乏遮阴而使人不得不直面阳光的洗礼。这对偏爱皮肤美白的东方人来说是一种考验,有趣的是,如此“暴晒”的日光浴却备受欧美人青睐。在法国、美国等公园内,我总是遇见许多戴着墨镜迎向太阳的当地人。这或许是一种生活习惯的差异。
作为一个工业遗址保护案例,岐江公园或许还为我们就“遗产”的定义引发新的思考。遗产的价值如何判断?它或者并非因哪位名人而名声大噪,或者也没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瞩目外观,甚至可能无十分明显的当代实用价值。它只是普通人的集体记忆,但正是一个一个的普通人,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在遗产保护的实践中,非“文物”级别的历史遗存往往更容易受到经济利益为本的忽视,出于“成本”“方便”的理由,被推土机简单地清除。
△ 生态岛文波/摄
然而,对历史的忽视最终将导致丧失精神家园的遗憾。条件受限之时也正是考验智慧之际。在决策之时,我们能否都慢一慢脚步,等灵魂跟上,三思而后行?值得一提的是,在岐江公园规划设计方案的修改论证阶段,公众通过电视、广播与模型对方案获得了较充分的了解,在当时呈现了民众对城市规划设计空前广泛的参与性。俞孔坚2017年重游故地时透露,当年方案遭到99%的评审会专家否定时,中山市政府决定听取民意,举办“听证会”。投票结果显示,72%的市民选择建造现代感的工业遗址公园而非古典化的岭南园林。“那是1999年,远早于2005年的‘共和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圆明园听证会’。”
可以说,岐江公园的超前创造与成功再生,也是中山人自己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