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孙文纪念公园离市民的生活如此接近,市民对它的关注十分密切。在2009年中山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一份《关于创造孙文公园休闲文化特色的建议》被纳入两会建议中。其中的建议包括能否在公园中增加纪念性设施、举办更多文化活动、增加安全管理措施等。如今,公园里已经增加了警示牌、灯光照明与保安巡逻。
△ 孙文纪念公园内的新春花灯制作现场,一位女师傅正在给孙大圣描绘眼睛 缪晓剑/摄
△ “粤剧风采”灯饰 夏升权/摄
孙文纪念公园里举行的最大型的休闲文化活动莫过于每年一度的迎春花灯会。每逢此时,朋友圈中便纷飞着各种与花灯相衬的影像。这些年来,花灯会的乡土气息愈发浓烈。由最近一期的2016年猴年新春花灯会可见,传统喜庆的花灯文化与中山特色的菊艺文化已经融为一体。孙文纪念公园内设置了20组花灯,其中,大草坪上的主题灯组“金猴迎春”高度达19米,以“光、形、动、色”等科技营造一个“花果山水帘洞”,甚至也玩起“互联网+”的新概念,其中一些猴子手拿现代通信工具的造型让人忍俊不禁。而在中山特色文化展区,以《金猴醒狮》《舞龙》《醉龙》《飘色》《金猴迎春》等以中山本土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灯组,通过机器人的操作将中山民俗动感演绎。锣鼓喧天中,满目皆是激烈的色彩。
台湾著名建筑学家汉宝德在《建筑笔记》中对中国人的环境感受做过一番解读。他认为,中国人对色度的感受有着明显的二分倾向。苏州园林式的景观是古代文人以水墨淡雅书写的精神之园,花灯会的喜气洋洋自然就是方内世界里的人间烟火。对老百姓而言,艳丽的红色象征着幸福感的纯度。由此看来,在城市年味逐渐淡薄的当下,如果缺了这场闹腾的“春晚”,失了年俗,年也难以形成气氛。
花灯的布置并不局限于孙文纪念公园内。沿着笔直的兴中道,并在兴中道、博爱路沿线及主城区高速路出入口也挂起了串串灯珠,奏响新年灯光秀的前奏曲。实际上,当你站在孙中山铜像前遥望,笔直的兴中道常年绿荫笼罩、花团锦簇亦已融为公园道路,其间还串联着四个小型的街心公园、一座名树园,可谓当地公园最为集中之地。(www.xing528.com)
将林荫道用作城市规划工具的思想诞生于巴黎。巴黎铁塔的设计者豪斯曼在修建富煦大道时,便有意让当地居民一出门便可感受公园之绿。蓊郁的屏障为两旁建筑遮去噪音和废气。兴中道两旁多为政府部门,但离居民区和商业区也不算远。每天上下班时分,道路两旁车流繁忙,行人匆匆。而等万家灯火时,这条道路逐渐归于宁静,行人道上开始流淌起散步的人影。
许多个夜晚,当我走出文化艺术中心的剧场或电影院时,经常难以遇见出租车,若是晴天,便由此步行回家。一路上,和同行的亲友聊着余兴未尽的剧情,倒也不觉道路漫长。今天的城市之夜,自然不是往昔那般朴素,各种灯饰和屏幕释放着耀眼的光辉。有时候,我更情愿将注意力转移至寻找黑暗中潜伏路边的植物暗香。孙文纪念公园也好,兴中道也罢,普通的游人或许并不过分在意这些名字所承载的政治意味,只求在美景之中,找到与自然互通的密码。
游园指南
孙中山铜像是公园内的一座标志性景物,综合游览区入口的孙中山先生笔迹“后来居上”也常是游客拍照的背景板。沿着两旁的台阶顺路而上,便进入了香山园,“飞来石”“一线天”“水帘洞”等在别处似也有所耳闻,登上既可观赏整个园区又可欣赏中山石岐城区全景的“观景阁”,眼前才是独一无二的中山。
每年3月至4月杜鹃花怒放的季节,杜鹃园内将呈现一幅姹紫嫣红的“闹春图”,又是各路拍客相约行动的时刻。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杜鹃园共种有2万多棵毛杜鹃,属“映山红”的灌木杜鹃。园内山顶处是绝佳的赏花地。但见一朵朵杜鹃红娇艳欲滴、粉的温婉可爱,白的纯洁清新,游客可随小径徜徉其中,置身于花之海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