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读本: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读本: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称为社会意识。当群体凝聚力和影响力足够强时,个体意识会服从群体意识或被群体意识所同化。来自个体的意识一旦获得群体公认,其个体意识就可以融入群体意识之中,成为群体意识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为了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大群体的共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要让个体意识被压抑和泯灭,而是在强调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让每个人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读本: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个体、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等统称为社会存在。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称为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专指社会精神生活,是各种精神现象的总和。

从个人和群体的角度来划分,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个人意识由三部分组成,即认识、情感和意志。

人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态度,进行一定的评价,并产生一定的心理体验。这种喜怒哀乐的心理体验,就是情感。[1]爱、恨、忧、喜以及道德、情怀等等,都是情感的一种。

为了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叫作意志。果断、自律、坚定等等,都是意志的体现。

认识、情感、意志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情感和意志必须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因此,认识是最基本的。

意识具有个性。世界上没有两个社会经历完全相同的人,因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个体意识。即使两个人是在同一个社会阶层,同一个社会组织,完全相同的职业,甚至同一个家庭,其个体意识也是有差别的。个人生活的条件和不同的社会经历,造成了个体在意识上的差异性。这种个性,会让个人在面临事情时,做出和他的意识相适应的选择。人的个性是丰富而又复杂的。(www.xing528.com)

意识又有共性。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是社会化的人。同一个群体的人,由于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共同之处,从而会产生一定的共同意识,即群体意识。当群体凝聚力和影响力足够强时,个体意识会服从群体意识或被群体意识所同化。

群体离不开一个个具有意识的个体,没有个体就没有群体。在一个群体中,先进的、落后的、正确的、错误的各种个体意识,视个体影响力的大小,都对群体意识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个体对群体的服从或抵制的态度,也同样会影响群体意识的发展。来自个体的意识一旦获得群体公认,其个体意识就可以融入群体意识之中,成为群体意识的一部分。

个体也离不开群体。任何个体意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必然会受到周围的个人和群体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体现出与自己社会阶层相适应的共性。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就是个性与共性、差异性和同一性的关系。个体意识千姿百态,群体意识整齐划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为了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大群体的共性。大家拥有共同的理想、品德、情操、思想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将我们的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并不是要让个体意识被压抑和泯灭,而是在强调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让每个人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