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性,加上人们的主观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可能产生不一致,从而导致谬误。
真理和谬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任何真理都是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的产物,有一个适用范围,超过这个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如果它回到原来适用的范围,谬误又会转化为真理。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1]
任何真理都是由很多方面的内容构成的,它们彼此间都是有联系的。如果我们只将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抽出来,加以片面放大,就会失去原有真理性,造成片面性认识的错误。
举个例子,抗生素是有危害的。一般来说,人体内有一个正常的菌群平衡环境,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就会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由于抗生素会选择杀死没有耐药性的菌群,而保留有耐药性的,结果菌群平衡被打破了,耐药菌也会越来越多,患者会更加容易患病,最终可能面临无药可用的危险情况。另外,抗生素是通过肝肾代谢的,对肝肾有毒副作用,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危害极大。有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等症状,情节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如果只看到抗生素这些缺点,片面夸大这些危害,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得出抗生素是有害的,我们不应该用它这个结论来呢?很显然,这个结论犯了片面性错误。
在抗生素出现之前,人们对致病敏感菌和微生物的感染是束手无策的,大量的人因此死去。公元542年的鼠疫使欧洲南部1/5的人口丧命,之后五六十年间里又有几次流行,死亡人数达数千万之多。1831年开始,一场持续几十年的霍乱来临,仅仅在英国至少就有14万人死亡。
抗生素的出现,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不滥用才是正解。无论夸大它的危害,还是认为它无所不能,都是片面且错误的。(www.xing528.com)
要使谬误向真理转化,我们就要正确地对待错误。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乃成功之母。对谬误进行科学分析,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就可能促使我们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有的谬误从整体上是不正确的,但可能其中某一部分是有用的,我们可以运用扬弃的方法,将有用那部分吸收过来,纳入正确理论之中。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整体理论是不正确的,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称黑格尔的哲学是“逻辑的泛神论”,是“理念的神秘主义”,背离了唯物主义的道路。但马克思也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正确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就充分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之处。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新的真理一开始并不会立即得到人们的承认,常常会被人们错误的观点和惯性思维所不容。这很正常,真理需要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
但真理与谬误的斗争又是复杂的。不同观点中,可能一方是正确的,另一方是错误的;也可能双方都有一定的正确部分,也都有一定的错误部分。还有可能,双方的观点都是错的。我们应当肯定正确部分,修正错误部分,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向错误学习,让谬误成为真理的先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