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大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和人本身都是物质的产物,意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没有被反映的物质世界,就没有反映本身,[2]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没有原材料,就无法加工产品,当然也不可能产生任何成品。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采取感觉和思维两种形式。
感觉是意识的初级形式,它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直接反映。任何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动物都有感觉,但人的感觉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比动物厉害得多。
思维是意识的高级形式,是人类特有的,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人类把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通过分析和综合,来揭示这些材料所反映的本质性的特点和规律。
人的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都来源于客观世界,都具有客观内容。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正确的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歪曲的反映。即使是传说中的神怪,也能在真实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他的原型就道教的创始人老子。而法力无边的如来的原型则是古印度的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人们出于对他的尊敬,将其归入神的行列。(www.xing528.com)
虽然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和对物质的反映,但是意识在物质面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对物质有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能动这个词的意思是自觉努力,积极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要经历三个阶段:意识自觉、努力地反映客观事物——大脑形成主观观念——积极地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你也可以把这种主观能动性近似地理解为积极主动性,或是精神的力量。这种自发性的内在动力,驱使人们认识和思考并付诸行动,最终改造了事物本身。
意识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认识了事物,才能更好地改造事物。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事物的现象背后,看不见,摸不着,需要我们用心观察,仔细思索。遇到同一个问题,有的人积极而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学习,通过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透过表面现象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有的人则懒得动脑筋,认为何苦伤那个神。这两种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就体现了有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的差异。
意识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意识本身并无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就连轻若一根稻草的物体也无法举起。意念移物的把戏,只存在于魔术师高超的“障眼法”中。但意识能够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活动来改造客观世界。人们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制订实践目标、计划、方案、目标、措施等,然后运用工具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使之达到预定目标。
先作用于认识,再指导实践,意识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实现对物质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超级城市、海上钻井平台、空间站……在人们活动的范围内,处处可以看到人类意识反作用力的烙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