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做出的重大决策,有着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从国内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当时,整个政治局面处在一个混乱状态;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边缘。这种状况是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悖的,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让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很好地体现,最终会葬送社会主义。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新科技革命蓬勃兴起,资本主义进入了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西欧、北美、日本等国家相继进入了现代化的高级阶段,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跻进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行列。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但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拉越大,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的差距也在拉大。这使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进。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了经验,形成了共识后需要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需要顶层设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主要经历四个重要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开创中国改革开放新纪元。中国的对外开放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邓小平为领导的党中央领导提出改革开放,经过20年的努力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入21世纪以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坚持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和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相结合,积极化挑战为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通过第一个阶段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www.xing528.com)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促使经济快速增长与发展。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经济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先后启动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激发了各大经济区域的发展活力。2002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美元,到2006年又超过2000美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多万。从1978年至2006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17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6.7%。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活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承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关于继续改革开放战略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高,把发展问题提高到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既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又着眼于推进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发展和理论创新时期,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加快社会全面深入的改革。2013年,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等改革,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和动力机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国内经济形势出现何种变化,中国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新格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