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之发展历程

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之发展历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此期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肆意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于是党中央决定对右派的进攻实行反击。

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之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积极探索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到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多年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国际国内局势的影响,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出现过偏离正确方向的严重偏差。

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会议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表明,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但是由于“左”的错误,这一正确的论断没有得以实施就被动摇了。

1957年,党内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此次整风运动旨在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便圆满地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建成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任务。在此期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肆意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于是党中央决定对右派的进攻实行反击。这种反击是完全正确且必要的,但是在反击过程中,由于党对阶级斗争形式的估计越来越严重,导致反右斗争扩大化的严重错误,将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特点,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转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使我国尽快地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望。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加上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取得的成果使中央和地方部分领导同志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认为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有利的国内环境可以实现经济上的飞跃,于是在总路线提出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庐山会议前期,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曾经努力领导全党纠正已经察觉到的错误。但在庐山会议后期,毛泽东同志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同志的批判,进而在全党开展了“反右倾”斗争。这场斗争在政治上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了严重损害,在经济上打断了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错误延续了更长时间。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以及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年到1961年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1962年1月,召开了有七千人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凡。由于这些经济和政治的措施,从1962—1966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左”倾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召开,会议指出,在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会议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在社会主义的一定范围内阶级斗争被扩大化、绝对化。

1963年至1965年间,在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击。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由于对党和国家政治形势的错误判断以及对当时阶段斗争形式所做的极端估计,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并被反革命集团利用,是一场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曲折发展的,有正确的方针政策,同样也有对正确发展方向的偏离,但是党始终没有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大跃进”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如:在领导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时,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反对平均主义,重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毛泽东还从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不断在事件中积累经验,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才能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难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是不行的,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的许多失败和挫折;提出了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就无法提高;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下,应当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同时,从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与斗争的角度,提出了要防止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和永不变质的思想等。刘少奇提出了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要按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观点。周恩来提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观点。陈云提出了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制定计划必须做好物资、财政、信贷平衡等观点。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邓子恢等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和错误,但是在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等方面的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仍是巨大的,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经历的各种错误和曲折也为我们逐步掌握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各位领导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也为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www.xing528.com)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地进行探索,最终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决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决定将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会议决定实施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并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1980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谈话时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1984年6月,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含意是什么?就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它的生产力要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1987年4月,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必须摆脱贫穷》一文中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1988年5月,邓小平在《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的步子更快一些》一文中指出:“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1991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从最初对于正确道路的偏离到最终“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内涵的提出,我党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并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仍然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样的核心理论贯穿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之中,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