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沦陷后,英国报刊上出现了一则漫画,漫画上是一个英国士兵站在英吉利海峡边上,自豪地说道:“孤立无援吗,很好!”民意测验显示,认为英国会输掉战争的人不超过3%,丘吉尔发表鼓舞士气的演讲发挥了很大作用。后来,丘吉尔在《战争回忆录》中说:“一股不可抗拒的熊熊烈火燃遍了我们这个岛屿的每个角落。”英国就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势头,在战争炮火中,穿过不见天日的黑暗,用热血、辛劳和汗水,换来了战争的胜利。
英国之所以能抵挡来自纳粹国家的攻击,除却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并肩作战,也与英国内部自上而下的团结密不可分。欧洲上空硝烟弥漫,血流成河,而英国政府与人民则凝聚成一股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牢牢守护着大不列颠这个大本营。
在议会中,丘吉尔以首相的身份协调各部,要求打破各党界限,暂时放下分歧。他说:“过去,我们曾有不同的见解,也曾争吵过;但现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将我们团结在一起,来把战争打下去直到赢得胜利。”于是,保守党、自由党与工党抛开先前恩怨,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组成一个小型的多党战时内阁。
在战时内阁里,丘吉尔兼任国防大臣,负责制订英国作战计划;保守党艾登出任外交大臣;自由党领袖辛克莱担任航空大臣;工党领袖艾德礼任掌玺大臣,掌管下院,同时兼任丘吉尔的副首相、枢密院长。三党又一次联合起来,为了将更多精力放在取得战争胜利上,联合政府还特别将本应在1939—1940年间举行的议会大选延至大战结束。
这一联合政府在战争中经受了两次考验。第一次是1942年年初,英军在北非战场遇到德国骁将隆美尔的劲旅,频频受挫,伤亡惨重。英国议会顿时出现骚动,甚至出现了丘吉尔准备下台的谣言。1月27日,在丘吉尔的提议下,议会举行了信任投票。他号召所有议会公开表态,提醒议员“在投票时谁都不必胆小如鼠”。结果,460人投了政府的信任票,反对者只有一个人。
不到半年的时间,联合政府又迎来了一次更大的考验。德军在北非以迅猛之势突破英军防线,向阿拉曼迅速推进。英军无力抵抗,一溃千里,尼罗河三角洲危在旦夕。保守党财政委员会主席沃德洛·米尔恩在海军元帅罗杰·凯斯的支持下,以中央对战争指挥不力为由,提出对联合政府不信任投票。
丘吉尔立即反击,指出下院应该成为国家持续稳定的因素,而不应成为新闻界中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的工具。接着,丘吉尔要求全体议员投票支持政府。最终投票结果显示,只有25人支持米尔恩,30人弃权,476人投反对票。以丘吉尔为首的联合政府顺利渡过了战时最大的危机。
为支援战争,国家加大管理与干预力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自由主义传统的盛行使政府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祸害”,因而中央政府的规模极小。但为了提高政府的作战能力,许多与战争有关的部门,诸如物资供应部、经济战争部、新闻部、粮食部、民航部、厂房建设部等,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这些部门在战时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战争结束后也大多保留下来,成为国家干预整个社会的基础。(www.xing528.com)
进行大规模的人力动员,也是联合政府指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联合政府规定,18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女必须以服兵役、参加本土保卫、维护治安等方式为国家服务;19岁以上22岁以下的妇女必须全日工作,其他妇女至少要半天工作。1941年14~64岁男子有94%被国家征用,这种形式和规模的大动员在英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同时,劳资双方实行“休战”,矛盾得以缓和。人们的言论出版自由、罢工自由等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但人们毫无怨言。
战争的爆发增强了英国的民族凝聚力,也让人们更加向往未来美好的生活,即希望战后的英国社会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新社会”。经济学家亨利·贝弗里奇在这种氛围中,向全国公布了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这份报告描绘了战后“新社会”的蓝图,即在新社会里,贫穷将永远消失,人人都有生存的保障。
不可否认,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经济受到严重创伤,需要依赖美国的援助才能恢复,“日不落帝国”的荣光也永远留在了昔日。然而,值得庆幸和珍惜的是,英国政府和人民为了和平之日的到来,曾那样团结地并肩作战。
【相关链接】
“危险乐观主义”
《贝弗里奇报告》一经发表,立即在英国社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伦敦各报刊纷纷刊登这一报告的摘要,并给予评价。《泰晤士报》说它把“希望变成了明确现实的计划”,《经济学家》说它是“迄今所起草的最令人瞩目的政府文件之一”。仅仅1年的时间,这份报告便售出全文本25万多份,摘要本37万份,甚至在美国还售出1万多份。买一本两先令的“贝弗里奇小册子”,要排很长时间的队。
然而,政府对这份报告的反应十分冷淡。丘吉尔说要警惕“危险乐观主义”,不要产生虚假的希望。为维持联合政府的一致性,工党领袖也认为应将精力集中在打仗上,不要过多讨论战后问题。领袖的冷漠态度使许多人感到失望,1944年新闻部发表一项报告:“许多人尤其是工人一方面支持这项计划,一方面又担心它不会像现在这样子成为法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