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赴慕尼黑旅程|极简英国史指南|摘要+简介

赴慕尼黑旅程|极简英国史指南|摘要+简介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伯伦只好于9月29日抵达慕尼黑,与法国、德国、意大利代表在捷克缺席的情况下签订《慕尼黑协定》。15日,张伯伦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抵达慕尼黑,又转乘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德国的斯加登晤见希特勒。19日,张伯伦与支持英国奉行绥靖政策的法国首相达拉第照会捷克政府,强迫其执行这一决定。捷克政府在英法两国的要挟下,只好顶住人民的压力同意割让领土。人们把这次出卖他国求存的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

赴慕尼黑旅程|极简英国史指南|摘要+简介

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曾这样评价战后的英国:“赢得了战争,输掉了优势。”确实,战后的英国属于“满意的国家”,但是,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英国走向衰落,失去一流大国的姿态和气度。“光荣孤立”的影子和“势力均衡”的旧传统决定了英国的定位:充当欧洲的制衡者和仲裁人。在英国看来,“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整体,欧洲就能够或多或少保持均势。一旦德国分崩离析,这种均势必然消失;而法国则可以依赖它的军队和它的军事同盟,继续无可置疑地保持住军事和政治优势”。因而,“扶德抑法”等绥靖政策顺理成章地成为英国对外政策的主旋律。

在这种政策的主导下,1919年1月,劳合·乔治以战胜国的身份前往法国召开和平会议。在德国赔款问题上,英国联合美国持维护德国的态度,与法国的意见对立。最终,经过几个月的激烈讨论,英、法、美、意、日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不仅将德国的赔款定得很低,且同意对方分期偿还。

英国统治者很清楚,如果发生重新瓜分世界的武装斗争,英国只会吃亏而不会赢得任何利益,而目前的局面是最好的。所以,英国要尽量安抚暴躁且不满的德国,后来德国提出修改《凡尔赛和约》的要求,英国从官方到民间均表示同意。

全力维持国际秩序的英国,在签订《凡尔赛和约》之时,也将建立国际联盟的决议案摆在各国面前。它以“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和安全”为宗旨,由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和日本为常任理事国。这又是英国的一出好戏,英国在其掩盖下达到维护自身既得利益,阻碍国际上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目的。

绥靖政策如同大麻,而英国已经对其上瘾。1925年12月,英国与各大国之间签订《洛迦诺公约》,规定了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却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这意味着德国可随意向东部扩张。英驻德大使阿贝农喜不自禁地说道:“在战后欧洲历史上,(《洛迦诺公约》)应用金色大字记录下来。”他并不知道,这一步步臭棋,正逼英国甚至整个世界走向绝境。

全民政府”执政时期,麦克唐纳虽主张实行维持欧洲均势的外交政策,却未做出逾矩之事,倒是鲍德温登上首相之位后,因惧怕法西斯淫威,一再妥协退让,甚至于1935年6月28日擅自与德国签署《英德海军协定》,合法解除《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海军军备的限制,使德国重新武装合法化。1937年,亚瑟·内维尔·张伯伦接替鲍德温领导的“全民政府”,彻底将英国推向新的世界大战的深渊。

时隔不久,国际局势恶化,德国希特勒上台后大玩政治手段,先是打着和平的幌子,借机废除《凡尔赛和约》中约束德国武装的条款,后又彻底撕毁《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英国逐渐认识到德国已成为最危险的敌人,基于“不冒战争风险”的信念,首相张伯伦实行的绥靖政策大大超出先前范围,转变为避战求和的政策,它以向德国妥协退让为中心,从而维持英国摇摇欲坠的大国地位。

张伯伦天真地以为,只要满足德国的部分欲望,便可达到阻止德国为所欲为的目的。于是,他将驻德大使换成亲德的汉德逊,将外交大臣换成“绥靖船上的大副”哈利法克斯。

希特勒喜不自禁,在1938年3月11日毫无顾忌地吞并奥地利。张伯伦听闻这一消息,表面上露出为小国被吞并的悲伤,实际上却有如释重负之感。德国顺着张伯伦铺好的路,在6个月后又肆无忌惮地派兵向德捷边境集结,捷克斯洛伐克立即实行军事动员,欧洲的战火随时可能引爆。(www.xing528.com)

张伯伦清醒地知道,英国并没有强大到足以冒战争的风险,他唯一能做的便是牺牲小国利益,填满希特勒张开的欲望之口。于是,张伯伦强迫捷克政府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奈何希特勒得寸进尺,想兼并整个捷克。张伯伦只好于9月29日抵达慕尼黑,与法国、德国、意大利代表在捷克缺席的情况下签订《慕尼黑协定》。之后,张伯伦又与希特勒签署《英德宣言》,宣布两国仅以协商之法解决一切争端,永不交战。

《慕尼黑协定》签署后,张伯伦依旧沉浸在和平的幻想中,他从慕尼黑回到伦敦,一下飞机便说道:“从今以后,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可是,他并未预料到,这只是一场美梦,等他醒来后就会看到英国已经卷入希特勒制造的战争风暴中。

【相关链接】

“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德军向德捷边境集结。眼看兵临城下,捷克政府不愿任人宰割,加强了边界作战兵力。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英国首相张伯伦彻夜不眠。9月13日晚,希特勒收到张伯伦十万火急的消息,张伯伦表示双方应见一面,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一问题。15日,张伯伦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抵达慕尼黑,又转乘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德国的斯加登晤见希特勒。

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后,召开内阁会议,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决定不经过捷克的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以此阻止希特勒挑起战争。19日,张伯伦与支持英国奉行绥靖政策的法国首相达拉第照会捷克政府,强迫其执行这一决定。

捷克政府在英法两国的要挟下,只好顶住人民的压力同意割让领土。然而,希特勒又狮子大开口,要求兼并整个捷克。这时候的张伯伦已打定主意牺牲捷克,便在深夜与德、意、英、法四国首脑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人们把这次出卖他国求存的事件称为“慕尼黑阴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