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的英国虽然炮火纷飞,却依然阻碍不了科学发展的脚步。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英国近代科学的耀眼巨星冉冉升起,这个人就是艾萨克·牛顿。
牛顿曾说:“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滨上玩耍的孩子,时而拾到几块莹洁的石子,时而拾到几片美丽的贝壳并为之欢欣。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现在面前。”他始终强调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才获得伟大的成就,但这定然离不开他本人不懈的努力和卓尔不凡的智慧。
1643年1月4日,牛顿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村落伍尔索普村的伍尔索普庄园。因为早产,小时候的牛顿体弱多病,随着母亲的改嫁,他和继父住在一起。由于不喜欢继父,连带着也讨厌自己的母亲,所以他要求去很远的地方读书。
孤独的求学生活并没有令牛顿一蹶不振,他反而乐在其中。他不是个神童,却认真对待每一个他所学到的知识。他尤其喜欢阅读一些关于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生活中能用到的各种机械器具,很快掌握了一些事物的机械原理,并利用这些原理发明新的东西。
1654年,牛顿进入金格斯皇家中学读书,在那里他得到做科学实验的机会。因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他还受到化学知识及实验的熏陶。就是在这期间,他对数学、物理、化学越来越感兴趣。1661年6月3日,牛顿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他的视野得到极大的拓宽,他对伽利略、哥白尼和开普敦的天文学思想产生浓厚兴趣,并对他们的学说进行了进一步研究。
4年后,牛顿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即微积分学。在刚刚获得学士学位准备继续进修时,伦敦发生瘟疫,学校被迫关闭,他只能回到老家继续研究微积分学、光学和物理学以消磨时光。这段时间里他的光学论文《论颜色》和推导出的太阳与行星之间存在的平方反比定律引起了学界的轰动。剑桥大学将他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员,并于1669年授予他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因为他向皇家学会提交了他发明的反射型望远镜,于1671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
年轻的牛顿在科学的道路上徐徐前进,为自己树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www.xing528.com)
当然,他最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还是牛顿力学。1672年,他的“光谱说”遭到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的质疑和批评,牛顿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重新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写了一篇论文《论运动》,描述了行星运动轨道半径与距离平方的关系。继而,牛顿又扩充论文,发表近代科学的奠基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书中提出了三大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此书一经问世,便引起英国科学界的震动,同时也使他得到整个欧洲学界的认可。
1703年,牛顿荣任皇家学会主席,直到去世的20多年间一直连任,得到了英国人的衷心爱戴。
作为科学界的巨星,牛顿的光辉的确遮蔽了不少科学界的新秀,但历史依然记录了许多科学人才的伟大足迹。例如,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创始人兼首任台长约翰·弗拉姆斯蒂德。1676—1689年,弗拉姆斯蒂德共进行了大约两万次天文观测,测量精度约为10",他对3000颗星的测量结果收入了著名的《不列颠星表》。
另外,天文学的新秀埃德蒙多·哈雷也是在此时期著称于世,他继弗拉姆斯蒂德成为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哈雷是英国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曾任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他将牛顿定律应用到彗星运动上,1705年出版了《彗星天文学论说》,记载了1337—1698年出现的24颗彗星的轨道,并断言1534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彗星是同一颗彗星的3次回归,同时预言1758年它会再次出现。后来,他的预言得到证实,那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此外,哈雷发现了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这3颗星的自行;提出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去测定日、地距离,为当时精确测定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晚年时,哈雷发现月亮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为研究地、月系的运动做出重要贡献。
智慧的翅膀不被折断,科学的未来就没有止境。在这条道路上,每个学者都可以成为其他学者成长的助力,继而推动整个科学界的发展和人类的整体进步。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无论是民主平等还是等级森严,都无法阻碍科学的脚步,无法阻拦人类的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