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死就不会死”,这种说法最早源于中国江浙一带的通泰方言,日本的动漫甚至也曾引用并广为流行,后来“no zuo no die”的说法还被美国编入网络俚语词典。越是俚语方言,越贴近至理名言,古今中外,无数人都曾以血的代价验证了这一点。
亨利三世为王权奋力斗争时,正值法兰西王国的腓力二世驾崩,路易王子即位为路易八世。路易八世夺取英格兰在法兰西的领地之后不久便去世了,他的儿子路易九世登基为王。路易九世的性格与祖父和父亲截然不同,他温吞有理,是个翩翩君子。亨利三世认准了他是个软柿子,在母亲伊莎贝拉的怂恿下,决定与路易九世开战,收回属于自己的土地和财产。但他明显错估了路易九世的实力,在接连输了几场战斗之后,亨利三世灰心丧气地回到英国。
英格兰贵族对亨利三世浪费财产于无意义的军事行动这件事非常不满,召开议会群起而批之,还要剥夺国王动用府库的权力。亨利三世一怒之下将贵族们关了起来,结果引起教会的不满。
1258年,通过坎特伯雷大主教的协商,贵族们组成的议会同意每年拨一部分款给国王以满足军费开支,但是国王也要发誓遵循《大宪章》的条例。亨利三世在牛津的教会监督下,信誓旦旦地向贵族们承诺遵守《大宪章》,并签下《牛津条例》,内容主要是限制王权。
可是,亨利三世从小就对让他父亲难堪至极的《大宪章》深恶痛绝,又怎么会轻易妥协?不过数日,他便故态复萌,从国内的贵族那里拿不到更多的钱,他就到国外四处借,以致外债多达数十万英镑,连国王的弟弟、罗马国王理查德都不愿意再理睬这个只认钱的哥哥。
这时,有一个贵族站了出来,领导所有的贵族遏制国王的无耻行径,此人就是娶了亨利三世姐姐的莱斯特伯爵——西蒙·德·孟福尔。
莱斯特伯爵性格略有些刻薄,却不失为好的臣子。他是诺曼贵族,却大力反对亨利三世宠信外国臣子的行径。1262年,亨利三世下令取消《牛津条例》等成文法。莱斯特立刻组织贵族的军队来到国王面前示威。亨利三世对他毫无办法,只得允许他组建一个24人组成的政府委员会。从那以后,国王的权力基本被架空,莱斯特伯爵成为英格兰的实际统治者。
几年过去了,政府委员会并没有给这个国家带来转机,而莱斯特伯爵刚好远赴他乡,亨利三世认为老天打算再帮他一次,他可以借口委员会毫无建树而将其废除。一开始他还有点胆怯,恰巧他的弟弟理查德到英格兰,表示支持他。
亨利三世顿时胆大起来,他向全民发出一封信,宣布取消政府委员会,声称这一举动得到了教皇的允许;紧接着卷走了一大笔钱,和长子“长腿”爱德华(因其腿长而得名)躲进了伦敦塔。此事立刻招致反对,莱斯特伯爵重归英格兰,和其他贵族联合起来组成武装力量,与亨利三世展开了战争。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国王亨利三世、罗马国王理查德及小爱德华全部被俘,5000名英格兰士兵横死沙场。
教皇闻讯,认为莱斯特伯爵作为非法,下令将他逐出教会。然而,这一举动并没有使莱斯特失去民心,因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亨利三世的行为已叫他的臣民大失所望。民心所向就等于拥有实权,莱斯特伯爵明显已是无冕之王。(www.xing528.com)
1265年1月,莱斯特在伦敦召开议会,除了通知部分贵族和各郡骑士,还要求各市选派两名市民代表参加,其中包括商人、手工业者。此举让英格兰人民第一次真正享有选举权,这又一次为他赢得了人民的喜爱。
与莱斯特伯爵合作的众多贵族之中,有一个与他亦敌亦友的人,即格洛斯特伯爵。在莱斯特越来越受人民爱戴后,格洛斯特深深地嫉妒他,暗中扶持王子爱德华,密谋反对莱斯特伯爵。
6月底,夏日骄阳正艳,爱德华逃出生天,和格洛斯特伯爵秘密纠集一支军队。那时的莱斯特伯爵带着老国王和军队,准备在赫里福德与他的儿子小西蒙·德·孟福尔会师。爱德华带领军队偷袭小西蒙的军队,杀了小西蒙,还把其旗帜抢了过来,冒充小西蒙的军队前往赫里福德。
莱斯特伯爵远远看到儿子的旗帜时还欣喜若狂,离近一看,心里咯噔一声,暗叫不妙。他心知儿子凶多吉少,但仍没有屈服,而是拿起刀剑与爱德华决一死战。无奈,爱德华与格洛斯特伯爵联手实在太厉害,莱斯特伯爵所有的战友、亲戚全在这场战斗中死去,连他也死无全尸。
或许,在爱德华眼里,莱斯特伯爵是窃国者,但是于英格兰人民而言,莱斯特伯爵是“正义的爵士”。有些人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例如一事无成的国王亨利三世;有些人死了,却精神常在,例如莱斯特伯爵。天壤之别,也不过如此了。
【相关链接】
大会议
约翰国王在世时,为了确立《大宪章》而召开的大会议,就是“议会”的前身。亨利三世即位之后,由于幼主无法治理国事,大议会连年未开。1227年,亨利三世亲政,由于其格外抵触《大宪章》,因此只有国家下达征税政策才举行大会议。此后多年,贵族们与亨利三世多次角力,大会议被屡屡提及,但召开较少。
直至1242年,大会议否决了亨利三世为进行对法战争而征收新税的要求,并就外交政策反复讨论,大会议的政治性能渐渐得到扩充,贵族势力逐步增长,人们开始习惯于叫大会议为“议会”。
1265年,莱斯特伯爵召开议会,首次要求各市选派两名市民参加议会的举动,让英格兰人民第一次真正享有选举权。这次会议标志着英国议会的诞生。从此,英国持续不断的议会实践至今已逾700年,仅就历史之长而言,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议会能望其项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