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1942年8月14 日出生于陕西延安。1960年,谢飞顺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65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留校任教,曾任导演系主任。1985年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同年,被选为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
谢飞出生于革命世家,他生在延安,长在北京。青年时期,谢飞和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心爱的电影专业作为陪伴自己一生的事业。而后当老师、做导演。五十多年来,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一直充满热情。关键是,他曾是78班的老师。
第四代电影人,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系毕业生,著名导演谢飞
恢复高考后,这些孩子当年能够坚持而且跨过各种障碍到北京来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他们一定都是特别热爱电影,对艺术特别有追求的、有想法的人。
没错,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深造学习,是谁也无法阻拦的。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更会收获一种取之不尽的动力,也会收获最大的幸福。而78班,对电影的高度热爱和专注,也是让他们在这个行业取得了丰硕成绩的根本。而谢飞老师作为培育人才的“园丁”,对中国电影事业做了不少的奉献。
1994年谢飞老师在电影《黑骏马》拍摄现场
谢飞教授获柏林电影节获金熊奖和银熊奖
78班出了这么多人才,跟我们学校的生源质量有非常大的关系。78班的同学爱学习、有理想、能吃苦。
当年,他们在上学期间,看到了很多七八十年代的、特别是美国的新电影,或者是欧洲的新电影。当时最流行的几个电影中,一个是《毕业生》,里面有达斯汀·霍夫曼塑造的经典形象,令人记忆犹新。里面还有几首歌曲,当时的78班没有人不会唱。
“第五代”毕业以后拍摄电影,风格比较反叛,没有我们那个年代限制的那么多条条框框。比如说像电影《黄土地》,里面刻画的对抗日战争的表现。他们在表现上,也没有简单地延续我们过去在电影中宣扬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而是更多表现国家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反思,再加上它的视听表现、造型形式,有锋芒,有光彩。
谢飞在《本命年》拍摄现场
谢飞工作照
谢飞工作照(www.xing528.com)
我觉得“第五代”的产生是空前绝后的,过去没有过,未来也很难再出现。
说起中国电影“第四代”导演,包括其代表谢飞教授,在80 后、90 后的眼中,总是略显陌生和隔阂。谢飞的作品不多,但是,他的学生非常多。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总教头”,他的声音和号召力非常响亮,在他的付出和培养下,很多新生导演们脱颖而出,用自己的电影创作,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他们的电影作品,在谢飞教授的点拨下而更加完整,语言运用得更加娴熟,叙事也更加真实而有分量。
张会军、贾樟柯、谢飞、钟大丰合影
谢飞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教授,上课又好,拍片又棒,深受学生爱戴。作为第四代导演中代表人物,他是一位儒雅的导演。教师的身份是谢飞与其他第四代导演最大的不同,也是他做得最好的一个角色。他用自己的作品和做人准则,表现对社会生活的向往,阐释哲理的思考,宣传人文的精神,体现电影的价值和艺术的魅力。当年,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78班不断进步,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电影的创作世界,鼓励学生们拍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一个人上大学选择的专业,有时候是自己想选的,有时候是命运安排的,但它往往决定了你一生事业的走向。
在谈到当下媒体的真实性、可信度、忠实感时,谢飞教授抱有一丝担忧。他认为信誉度的缺失导致媒体责任意识的减弱。但是,谢飞教授很欣赏网络上的电影评分平台,看过电影之后,可以自由地谈论对电影的看法,给出自己的评论,非常真实。
(评分、点评系统)至少能保证我发出来的就是我真实的评价,不会发生被采访时发表意见是一种情况,后来,被记者加工后,改变、歪曲或者掐头去尾地出现了另外一种情况。而且,这样公开、大规模、自发地进行电影创作和评论的讨论,有很高的价值,是一种真实的反映。
谢飞教授在电视连续剧《日出》的拍摄现场
世界七大艺术门类是:文学、戏剧、舞蹈、音乐、美术、建筑、电影。
电影作为七大艺术之一,它吸收了传统小说、戏剧的一些经验,用视听为主的手段来讲人的故事,讲世界的故事,它是很有魅力的。无论这个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或者它的载体有多大变化,电影之美仍然值得探索。加上后来我又教书,每四年就来一波新学生,我就要带着他们共同了解艺术历史、电影历史,和他们一起去找寻新的方向。教书生活让我不断对事业保持兴趣。如今人们有了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很多像我这样年纪的人也可能换地方、换单位、换工作,但电影一直还吸引着我。
我也曾有一段时期,觉得电影看不起电视剧,觉得电视剧刚刚出生,没有视听的魅力。但是,事实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视如今的覆盖率和影响力远远大于影院。一直到今天,网络剧的出现,很多人看不上网剧,觉得正经做电视剧也比做网剧好。但是,你一定要想到,网剧的播出量有时候会超过电视台的播出量,所以网络的出现,它可能会取代电视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