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凯歌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成立70周年纪念随想

陈凯歌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成立70周年纪念随想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年,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面试后被淘汰。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第五代电影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78班毕业生,著名导演陈凯歌媒体常把电影大师、争议人物、文化学者、领军人物这样几个称呼、头衔集中在陈凯歌身上。78班导演系陈凯歌78班导演系陈凯歌回忆起1984年拍摄电影《大阅兵》,献礼新中国成立35 周年时的情景,言语之间难掩激动之情。

陈凯歌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成立70周年纪念随想

陈凯歌出生于艺术世家。

初中毕业后,他去了云南西双版纳农垦局当工人,之后当了体育兵,回来后在北京电影洗印厂当工人。

恢复高考后,他考了两次。第一年,因为他觉得自己作文写得不错,便去考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结果落榜了。第二年,他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面试后被淘汰。后来电影学院扩大招生,通知他复试,他才能迈进北电的大门。

当今社会,陈凯歌实际在文化引领、文化建设和电影导演方面不断探索,是在跑道上奋勇奔跑的人。

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

第五代电影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78班毕业生,著名导演陈凯歌

媒体常把电影大师、争议人物、文化学者、领军人物这样几个称呼、头衔集中在陈凯歌身上。我看陈凯歌就是一个纯粹的、执着的电影追求者,当他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对电影的痴迷和热爱就像一个顽强的战士和可爱的大男孩儿。

他永远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和赛跑的人。媒体、记者又常把争议放在他的身上,还故意使坏“挑拨”他和张艺谋的同学关系。他善于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中汲取营养,痴迷历史文化中的诗词、典故、事件,对电影一如既往的热爱,是一个纯粹的、执着的中国电影捍卫者和传承人。

陈凯歌在78班上学的时候,虽然不是导演系中年龄偏大的,但是,他为人低调,性格沉稳。由于插队和当兵的缘故,因为,他凡事不会走在前面。

当时的凯歌、壮壮、赵劲都是导演系和学校、社会上比较受关注的人物。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电影行里的前辈和著名人物。他们被认为出身艺术世家,所以,也被认为“子继父业,理所当然”,也就更加受人关注。

凯歌年轻的时候,属于帅哥型。轮廓清楚、相貌俊朗、身材高大、博学善谈,当时在北京电影学院属于回头率较高的人。同学们开始都叫他凯歌,后来,记不清什么时候就都叫他“凯爷”了。估计是因为他经常跟人家“喷”历史和文学,所以,也就按照老北京的习惯,以“爷”相称。

大学时期的陈凯歌

对我来讲,与凯歌接触最多的还是大学四年在篮球场及各种各样的赛事上,他担任中锋,身材高大、技术娴熟、动作到位,绝对的主力,那时艺谋是右前,我是左前,感觉他有很强的空间感和控制局面的能力,在位置上和指挥上经常运筹帷幄。所以,在京艺术院校篮球赛中,北京电影学院成绩一直不错。

78班各系的很多同学都有插队的经历,去的地方不一样、时间不一样,也形成了不一样的插队心境和情结。上学的时候,凯歌每当说起自己插队的经历,总是用一种感叹的口吻来回忆和诉说那不可思议的年代,感叹自己究竟是怎么样走过来的。今天,回过头看,不能说插队是一件坏事,也没有人说它是一件好事。总之,非常复杂,一言难尽。其中包含着对生活的无奈,也包含着对时代的怀念。有人认为,这个经历,是社会对我们的磨炼,也让我们从最底层了解了中国社会。让我们知道了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广阔天地中冷静地面对和思考很多人生的意义。插队、农村、贫穷、落后教会了我们在家里和教室里永远看不到、学习不到的东西。我们这样的一种感受,五味杂陈,当时很多同学也都有类似的感受。

作为电影导演,凯歌更钟情于成为一个有电影艺术的导演或者有风格的导演,他是中国电影巨大战车上的一个轮子,也是一面旗帜,一种现象。他的电影中包含着更多的对历史、传统、哲学、社会、文化和心理意义的东西,包含着他自己的成长经历、生活感悟、社会认识以及电影观念。

凯歌在每一部电影创作上都力求有所突破,都力图对自己的电影进行颠覆,在故事的叙述和人物的塑造上都最大限度地表现新的视点,最形象化地表达自己对电影的认识,他一直是那个在跑道上奋勇奔跑的人。

1978年9月,聚集在北京郊区的朱辛庄,北京电影学院的153 个年轻人,是为艺术而来的。与其说他们代表了那一年的上万考生,还不如说他们代表了十年间失学的整整一代人。

在朱辛庄(上大学四年)后不久,这些年轻人以“第五代”之名,开始横扫千军,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荣誉。而这一切的取得,最终应该感谢的是那个时代。

不知大家是奔百感交集来的,还是奔欢天喜地来的。老同学见面有许多要说的话,大家不仅一块儿度过了四年的共同时光,有的同学也在合作拍片子。刚才看见了一叫王志红的人,我从1982年毕业,20年没见过他,今天是头一次,我心里挺高兴的。特别让我感到自己回到朱辛庄了。其实壮壮是我们导演系的兄长,看得出他在公共场合还是不善言辞,20年没变。特别高兴能和大家再次见面,但是也有一点感伤,下次再聚,10年也好,20年也好,大家都还会在,咱也甭管年轻人说咱们就是一帮老头儿、老太太,咱们乐呵咱们自个儿的,自个儿做自个儿的事。上一次聚会的致辞,我也没好好写。今天,我们能来,就说明大家都还很好,很健康,很快乐,让咱们继续为中国电影做出努力。“第五代”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特定的时代造就了在座的所有同学,咱们还是挺牛的。

78班导演系陈凯歌

78班导演系陈凯歌

回忆起1984年拍摄电影《大阅兵》,献礼新中国成立35 周年时的情景,言语之间难掩激动之情。1984年的10月1 日,我得到特许进入天安门广场,拍摄《大阅兵》的时候,我特别的兴奋。我觉得,今天的中国人民,有了和过去不同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本身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所得的一切,都是时代的赋予。回想我的少年时代,总是听到人民这个词,但我那时并不理解什么是人民。后来,我才逐渐懂得,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愿意伸出手来帮助你的就是人民;在你精神上有困惑的时候,告诉你应该怎么活的也是人民。对我来说,人民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变成了一张张具体的面孔,有着特别清晰的样子。

学电影,是我在经历了上山下乡、当兵、做了三年工人之后,找到的一份更好的工作,我希望自己能找到更好的活法。这个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实际。我用自己的经历证实,人确实需要与命运搏斗,有可能战胜,也有可能失败,但值得去尝试。(www.xing528.com)

很多人称我是电影大师,我觉得这个称呼跟我永远没有关系。我不认为自己是什么大师,大师是功成名就。我还有少年心,想做其他很多事。

我觉得生命实在太奇妙了。生命本身、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是有奇幻色彩的,电影就更应该这么做,在充满压力、略显扁平的生活状态中,让人们能够得到一点由电影激发起来的激情。

我觉得人在少年的时候,是根据本性对事情做判断的,所以少年人只问对错,不问功利。我喜欢纯净的人,我觉得电影作品应该就是这类人创造出来的。

我觉得咱们虽然现在不念这封信,其实我们和老师的关系十分密切,热爱他们是肯定的,我们从心底怀念他们,特别是那些已去世的老师。但我们上学的时候跟老师也不是完全没矛盾,也别说什么都好,什么都没问题。但是总的说,老师给了咱们很多东西,而且,这些东西都是不便在别人面前流露的。咱们大学四年学了什么,咱们心里清楚,咱们非常感激他们,这个是没问题的。但是,今天确实很遗憾,特别是我们导演系好多老师不在,我们总觉得有点缺憾,特别像郑洞天老师、司徒兆墩老师、谢飞老师……都没有来,都不在现场。其实我们特别想见这些老师,没有老师,我们哪有今天呀?哪有78班?哪有82 届呀?今天老师不在,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不知道大家同意不同意?

我希望在自己的电影中,能够塑造一两个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的人。从深厚的文化遗存中,开掘与时代气象相结合的东西。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便流水也是不停变化、不停运动的。很多年前拍《霸王别姬》的时候,于经验而言有了很大的变化,《霸王别姬》的标准,并非我现在所思所想的结果。我希望在电影创作中能叩开不同法门,这个对我来说特别的重要。

在我们处于发展初期的时候,模仿学习是必要的,但是其后我们应该想的是,怎么样能够从我们深厚的文化遗存中开掘出与新时代气象相结合的内容。

我想说的是,其实北京电影学院是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的,也许是隔代了,没有那么强烈的体会,但是,独立意识、自由精神,这个我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是受到强烈的影响的。老师教给我们的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东西,我们那个时候的条件太差了,我们拍话剧的时候经常做一些近景、特写,就举着画看,落后到什么程度?就是这样简陋的教材使78班的同学心有所悟地知道了电影是什么。

怎么去看待某件事情,电影学院应该有电影学院自己的标准。我过去讲过一句话,我觉得梅兰芳一生有两个阶段,最为重要的阶段就是索取,他的任务就是征服,千娇百媚的表演征服了所有的中国观众。京剧民国初期太重要了,它是给中国人做样的,包括形成一种“怎么样处事”的中国人的价值观

电影的创作应该体现中国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要与当下的时代相联系,如何表现这些内涵的东西?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自信从哪里来。我们的自信其实是从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来的。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必须弄明白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去表现我们国家这样的变化。

我觉得,在今天,我们中国也不例外。另外一点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就是中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有自己的美学,这些都是和西方完全不同的。但是真正体现我们这种审美体系的作品目前并不是很多,反而,比较多的是借鉴和学习国外经验的一些创作。从历史上看,中国曾经是一个诗的国度,有自己的文学成就、艺术成就。这些东西怎么转化成今天的语言,能够让人们一眼就看出这是中国的东西,这个命题特别重要。

在拍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想,我们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进行表现。影片的成功,大部分是来自于我们这些制作人对新中国的敬仰,中国人对新中国70年发展和伟大成就的认可。

当初接拍该片任务时,很忐忑不安,生怕愧对为新中国努力奋斗的国人。在表现这七个历史事件和过程时,七个导演的想法要有区别,又要高度一致,并让不同的作品在主题、内容上可以排在一起,这个是有相当难度的,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

对自己国家怀有激情和挚爱的普通中国人,他们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只有电影传达的情感和观众情感交融时,这部电影才会真正取得成功。影片获得市场认可和成功的根本,在于中国人对自己国家70年间的飞速发展是高度认同的。

78班导演系陈凯歌(右)在《无极》拍摄现场

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60年校庆之际,作为毕业校友,陈凯歌代表全体同学上台发言:“我们和在座的前辈、后辈,都在电影学院度过了难忘的岁月。我们是‘文革’后第一批学生,那时校址在昌平的一个叫朱辛庄的地方。我对朱辛庄很有感情,那个地方很适合读书,每天课上完之后,或者从城里回学校的路上,都有一番自由的讨论。电影学院带给我们的除了专业的技能,除了作为一个行业的工作者的必要知识,还有我们对电影的感情,让我们在其后的生涯中缓缓地展开,拍出一些比较精彩的作品。之所以说‘一些’,是因为后续的路还很长。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感谢母校的哺育。正是因为你们的教诲,我们才一心向上,想把中国电影拍好。”

陈凯歌在第13 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上拿到了“优秀导演奖”。发表获奖感言时,他说道:“正是因为中国文化的高山仰止,我愿意尽我个人的绵薄之力,跟大家一起去发扬光大。虽然已经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可是梅先生(梅兰芳)以及一切对历史、人心起推动作用的文化巨人,是用无形的衣钵将中华文明承传下来,正是这个原因,我不会加入外国籍,也从来没有加入过外国籍。我会以中国人的身份,为发扬中国的文化而努力,这就叫不失身份。

陈凯歌(右一)和78班同学们在一起

“电影有的时候就是‘不思量,自难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镜头、一句台词就可能种下了改变你一生的种子,在你不知道的时候就会开花结果。

“电影本来就是属于大众的,反应和折射大众的生活,大众在电影中寻找他们生活中的甜酸苦辣。电影人和电影不过是枝叶花果,而真正的树根正是我们的大众。他们才有资格在今天这样一个电影的颁奖晚会上告诉我们中国电影应该做得更好。

“我衷心希望我的同事们、全中国的电影工作者能够以自己的心血浇灌大树之根,能够创造出、成就出中国电影新的枝叶花果,创造中国电影更高的山峰。希望中国的电影人能够真的做到这些,期待着中国电影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感谢那些在困难中仍然拥有梦想和憧憬的普通人,这也是他们看电影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