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补偿功能与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而灾害损失的发生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持续性,导致经济发展的成本上升,影响经济的增长。由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不同,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保险业对于经济平稳的保障作用:
财产保险由于其属于对有形财富的补偿,在风险发生后,可以通过保险金的赔付使生产快速恢复,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相对严重的国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当前我国灾害救济的主要渠道是政府财政支出、社会捐赠、商业保险、自我承担。如图4-13所示:政府财政支出受财政压力的限制,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9];社会捐赠和灾害损失基本呈现同一个趋势,占比基本在5%以下,稳定性不够,而且存在管理上的困难,其运行效率有待提高;财产保险赔付[10]一直保持一个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保险业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作用逐渐增强。自2007年开始农业保险财政补贴以来,农业保险2008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其在产品创新、高科技技术应用、巨灾制度建设、三农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应对农业日常灾害和巨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4-13 中国自然灾害损失及其损失承担渠道数额变化趋势图
而且随着保险行业未来风险预防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介入风险管理程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这将对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支撑和保障。
人身保险是针对人的身体和生命提供相应的保障,其经济补偿作用主要体现在其通过寿险、健康保险、意外保险以及养老保险产品保证个人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的稳定和生产能力的恢复与维持。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本的总量和质量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人身保险通过保证了人力资本的稳定性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其保证了家庭的日常支出的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总需求的稳定性,总需求的稳定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
(二)资金融通功能与经济增长
1.保险业发展促进金融体系的完善
所谓资金融通是指保险资金的积聚、流通和分配过程,主要表现在保险资金的积聚和运用两方面。就整个金融体系来看,有无保险资金融通职能的充分体现,已经成为传统单一性金融体系与现代复合型金融体系的分水岭。而且金融体系中,保险业所占据的位置,已经成为金融体系创新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应该拥有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和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其种类越多,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越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大。保险业的自身快速发展就是对金融体系的一种完善,而且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投资活动,在银行、证券和保险之间实现金融资本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保险作为金融中介之一,在资金融通方面有两大优势,能有效地提高金融中介的运行效率:一是延长投资期限,与银行业相比,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因为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规模性的特点,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大量长期的资本流入,推动资本市场规模增长和结构改善。二是扩大投资量。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直接或间接地为金融市场提供大量资金,增加了市场上各种金融产品的需求,从而提高了市场整体绩效,增进了金融深化程度。
2.保险业发展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不断拓宽,保险融资也对我国金融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国民经济发展对保险融资的依赖程度逐步增大。如下图4-14所示,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和社会投资额[11]基本是一个上升的趋势,其占社会投资总规模的比重基本呈现一个上升的态势,仅仅是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略微有所下降。这表明保险业资金运用在整个社会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在通过社会投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二是对稳定资本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保险基金、养老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以美国为例,2002年美国的保险和保障类养老金公司在金融体系中的比重就已经达到3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的重要程度。我国保险业自1999年被允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以来,各保险公司持有的证券基金的比重在逐年加大,到2015年上半年,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5386.11亿元,占比14.84%,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主要机构的投资者。保险资金所具有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特性,有助于减少资本市场的不稳定,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刺激消费增长,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经济的周期波动,从而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图4-14 社会投资总额、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及其占比图
(三)社会管理功能与经济增长
社会管理功能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保险业功能,我国对保险业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方面的要求。从本质上讲,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是通过促进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投入到边际生产率最高的项目——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www.xing528.com)
一是社会保障管理方面。在我国的国情下,现阶段社会保障坚持扩大覆盖面,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原则,商业保险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保障需求,为社会保障提供了有力的补充,目前正在全面推行的大病保险就是例证;另一方面,商业保险机构借助自己在过程管理、渠道建设、资金运用方面的优势,广泛参与到社会保障运行领域,提高社会保障的运行效率。商业保险机构广泛参与到新农合运行中,极大提高了新农合的运行效率。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会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社会风险管理方面。保险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是风险的集散地。保险不仅能够在风险识别、风险度量、风险处理等风险管理各个环节发挥作用,而且在长期的风险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损失资料,为社会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保险公司积极宣传普及保险基础知识,帮助广大消费者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减少了因人为因素而发生的非系统风险,实现了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是社会关系管理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容易产生社会失序、经济失调、心理失衡等不稳定风险因素,而保险被誉为社会的“稳定器”,有利于消除各要素之间的摩擦,减少冲突,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比如被保险人一旦出现责任事故,可以很快地通过保险公司解决,不必纠缠于旷日持久的官司,减少了社会的摩擦和冲突,整个社会运转效率高,促进了经济增长。
四是社会信用管理方面。保险产品实际上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承诺,消费者购买的是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履行的支付赔款的承诺。比如,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再如,还可以利用商业信用保险来减少企业拖欠账现象发生,维护市场的稳定。因此,保险有助于提高社会信用,社会信用的提高也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
【注释】
[1]温茜茜.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2]数据说明:中国保险业原来监管都隶属于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是1998年成立的,自此才开始有正规的保险数据统计,所以1980—1996年的数据相对缺失,整理得不够完善,只是整理了一个1980—1996年整体大概的历史数据,所以出现了缺失部分。而且是1996年开始分业经营的,所以自1996年才有了正式的分业经营数据。
[3]2015年保险年鉴目前还没有出版,不能获得各公司2014年的财务报表,因此,选择2013年作为代表。
[4]所谓心理预期是指消费者根据一定的经济信息对于那些与消费决策相关的不确定的经济变量做的估计和预测,是个人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式所做的一种主观判断。
[5]经合组织(OECD)等许多国际组织和著名中介机构,都把良好的国内保险市场和再保险市场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标志。
[6]比如在通信领域,已为中兴通讯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23个国家的55个项目提供了保险支持,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7]科斯、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5.
[8]科斯、斯蒂格利茨等.契约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6.
[9]说明:图中仅仅是中央政府下拨救灾财政支出,没有获得各地方政府的救灾支出数据。
[10]说明:由于无法得到专门针对巨灾的赔付统计数据,这里用整个财产保险业的赔付数据来表明变化的趋势。
[11]社会投资额用的是国家统计数据中按照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资本形成总额,由固定资产形成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