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学校迎来新机遇和挑战: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机制研究成果

中国学校迎来新机遇和挑战: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机制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外部、强制性动机转变为内部动机。所有这些改革在理念和整体设计上,都契合了世界教育变革的整体趋势,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提供了可能的空间。与此同时,中国学校教育改革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后续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开发、拓展以及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联程度,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中国学校迎来新机遇和挑战: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机制研究成果

除了终身教育思潮所带来的要求外,新的社会现实发展同样也要求中国学校进行回应。伴随着知识经济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化和全球化浪潮信息技术的革新,社会职业结构的更新,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作为社会的基础要素,既是这一变革的组成部分,也在深刻影响着这场变革。教育改革被视为实现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面对社会产生的新的变化,许多国家纷纷启动了涉及课程、学校制度、教育行政等在内的全方位改革计划,意在提升教育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例如,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启动了“学科结构运动”,又从80年代开始发布了《国家处在危险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美国竞争力计划》等法案,从核心课程、绩效评估、学校选择、特许学校等领域,对教育进行了全方位的变革。日本、欧洲国家等也兴起了类似的教育革新计划(周琴,2007;范国睿,2008;周满生,1999)。

日本学者藤田英典(2001)对当今时代的教育变革进行了如下概述:首先,知识基础在当今社会产生了新的变化,信息能力、批判能力等受到了新的重视;学校不再被视为最终的知识获得场所,而是一种促进学生未来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础性机构。其次,学校的秩序也从传统的层级制度转为民主化构架。最后,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外部、强制性动机转变为内部动机。中国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除了资源投入的持续增加外,还施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靳玉乐等,2004):更新教育内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及社会的联系,转变课程管理模式,以学习者的经验和社会问题为中心来进行课程整合,强调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所有这些改革在理念和整体设计上,都契合了世界教育变革的整体趋势,为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提供了可能的空间。(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中国学校教育改革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后续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开发、拓展以及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联程度,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众所周知,学校教育在现代社会并非一个独立的系统,其发展与变革受制于外部条件,同时其具体的改进也应与社会可能的条件相结合。在中国,虽然强调了学校内部课程资源的改革,但教育系统相对于其他社会系统而言,仍然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教育和社会之间远未达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终身学习时代所要求的契合程度。因而对于教育变革而言,引入适当的外部社会主体,重新调整学校自身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