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学好书推荐:《提问的逻辑》及其他49本

心理学好书推荐:《提问的逻辑》及其他49本

更新时间:2025-01-14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分享了好书《提问的逻辑》中关于提问的一些原则,首先引出提问的三个层次,通过举例来说明 “杀死对话欲望”的问题本质,以及指出面对同样的情境时,因为人的不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思路和角度,所以要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并指出提问的前提和提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好书是《提问的逻辑》。可见学会提问的重要性。问题没有解决,反而造成新的麻烦。

本文分享了好书《提问的逻辑》中关于提问的一些原则,首先引出提问的三个层次,通过举例来说明 “杀死对话欲望”的问题本质,以及指出面对同样的情境时,因为人的不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思路和角度,所以要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并指出提问的前提和提问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希望大家注意到关于提问背后的逻辑并学会提问,让沟通和获取信息变得容易、自然。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好,我是靖云。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好书是《提问的逻辑》。如今,任何事情都缺少不了沟通,而学会沟通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往。沟通需要学会的除了倾听对方,还需要学会提问,通过恰当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信息的获取,保证对话流畅的同时,还能解决彼此间的问题。而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学会提问的重要性。这本书就很好地告诉了我们关于提问背后的逻辑,希望这次的分享可以让大家学会提问,让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容易。

首先,书中指出:提问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自发反应,即根据自己最初的理解或者由自己的原始印象进行感性的自动反应。我们常常进行这个层次的提问。比如,当好友和我们谈起长期出国旅行计划时,我们会问:“这会花很多钱吗?”我们下意识地提出这个问题,很明显地反映出我们并未经过深思熟虑就脱口而出,以回应对方的话题。虽然,这个提问甚至不需要答案,因为长期出国旅行肯定是需要一定数量的钱支撑的,但是,正因为有这个提问,对方能接收到一个信息,即我们作为倾听者对他所讲述的事情进行了反馈,这促使谈话继续,但不一定能深入。而第二个层次是聚焦反应,将提问聚焦于自己谈话的需求和应该专注的谈话对象。书中指出,这一层次的核心是“支持”,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倾听时,仔细抓住对方话语中想表达的最为重要的点,进行以“更好地为对方服务”为目的的提问。我们不应该以否定或肯定单一两面去回应,也不应像第一层次一样冲动地进行质疑或者压抑,而应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对他的认可和关切,传递支持的信息,使对方知道自己被理解并且正被重视。比如“你需要我的帮忙吗?”“你可以完成这件事吗?”等都属于这个层次的提问。第三个层次是引导反应,即从对方的话语中找到“证据”并对此进行辩证地思考。并不是说我们一开始就要被对方说服,全盘接受对方传递过来的信息,而是说我们应该通过引导,让对方进行更深入且诚实的表达,特别是对于那些隐藏的点。我们的提问需要留意到能力、要求等细节,并非大而空的提问,这有助于我们抓住事件的症结所在,并且制定出相应的措施。综上所述,我们不应该让自己的预设先入为主,要根据现实证据进行客观提问,以“观察者”的角度而非“质问者”的姿态去提问,弄清楚是什么事情,事件的重要性或者目的、意义,下一步打算怎么做等,以此揭示真实事件,并保证对话信息的有效性。

提问也需要一环扣一环,但前提是对方愿意和我们聊下去。所以,我们需要提出好问题,才能获得好答案,并且顺利地交谈下去。作者把有些提问定位为“杀死对话欲望”的问题,而本质上都是让人无法具体回答或者根本不能产生回答欲望的问题。比如,学弟学妹问的“我该去哪个社团?”或者应届高考生问的“我该选择哪个专业?”这两个都属于棘手的问题。因为,哪怕我们对于学校的社团以及内部典型活动无所不知,哪怕我们能正确又具体地细说各种专业的内容以及选择优势,我们却不能回答好这两个问题。因为我们不清楚对方的性格、喜好等,也不知道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真的要回答,那便会冗长而令人不耐烦。还有一种可无限延伸类的问题也不算是好问题,书中举例为,一个人打算去约20公里远的地方,然后他提问“我应该怎么套马鞍?”可作为我们,心里却很可能想的是乘坐公共交通或者自己开车过去。这个例子是指面对同样的情境,因为人的不同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思路和角度,哪怕有解决方法,可能对我们而言是可行的,但从对方的角度却又变得不可行起来。

我们需要进行具体提问并且不让对方感到回答困难或者纠结。比如,假如有个提问是“我和女朋友的关系不好了怎么办?”作为好朋友,我没办法深入回答却也不能不回答,所以我只好选择正确且常见的那些话语,比如“你们互相包容,多沟通和理解对方”,虽然这样说的确无风险,但是也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帮助。相反,如果我们作为提问者,听到对方有类似于正确但无帮助的话时,首先要做的并不是生气,认为对方在敷衍自己,而应该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提问方式不够正确。如果方式变化一下,把提问变成“我和女朋友每次有矛盾时,她都会翻旧账,这让我很烦,怎么办?”或者“我们两个经常因为很小的事情而争吵,事后都很后悔,但是都不愿意第一个去道歉,只会冷战,这该怎么办?”相比第一个提问,这两个改变后的提问方式显然更能帮助聊天的深入和问题的解决。所以,我们需要对即将脱口而出的问题进行斟酌后再提出。

书中指出,提问不是威胁,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提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情感上的理由不能是接受或者拒绝一个观点的基础。第二,不能把批判对方作为维护自己的方法。聊天式的提出问题就更不应该具有批判性,应该就事论事,不要进行人身攻击。第三,不强迫对方听从,强迫听从不但无效而且还深化了可能存在的矛盾。问题没有解决,反而造成新的麻烦。(www.xing528.com)

我们在提问时要注意自己的用词是否恰当,问题的意图是否表述清晰,没有歧义。兜圈子式的提问会让对方感到困惑,他不知道你的需求,也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耽误时间。语言如果能直切主题,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到效果,避免误解的情况发生。书中指出,人的本能是自我表现,所以,在聊天时大家都爱谈论自己,而如果我们在对话中抛出的提问没有给对方留有一定的表达空间,则可能让沟通对话变成一种单方向的输出,你不停地说,而对方无奈且早就不耐烦地听着。可见,让对方愉快地谈论自己也是提问的一种目的。有时候,对方在乎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如何让他说,让他进行自我表达。比如营销上的提问,A、B都是员工,顾客来店里购物。A问:“您之前了解我们的产品吗?”顾客回答“没有”。A就开始了一系列的产品介绍……也许成功,也许没有成功。另一个场景是,B问:“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吗?”然后顾客说:“我经常睡不好,我想要知道怎么样可以缓解。”B就开始针对性地拿起一款产品进行介绍,最后的结果是成交。A、B的态度都是礼貌的,但是区别在于提问的类型不同,B属于倾听式的提问,让对方先表达自己的需求,然后再针对性地进行对话,解决问题。这里要引出的是,当我们打算向一个“对我们有所要求”的人提问时,我们首先要耐心询问对方的要求,获得真实的信息,而不是急于给对方观点下定论。其次,我们的提问如果发生了错误,要勇于承认、道歉并及时改正,以防止对方认为对话已经没必要进行下去了。第三,不轻易承诺。因为和需求有关的提问往往和满足对方要求有关,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再许下承诺。

我们进行提问的前提是对方愿意和我们进行对话。而进行对话的关键是将自己的知识、阅历、口才等各种能力都综合表现到提问中,让被提问者能顺着你的思路走,从而顺利获得你需要的信息。第一,问题需要针对性。把自己最想知道的问出来。比如,制度改革需要民意调研。如果问的是“你觉得这个制度改革怎么样?”这样很容易得到敷衍式的回答,如“还行”“挺好的”等。如果换成不空泛的具体问题,比如“改制以来你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阻力?”或者“你觉得相比于以前的制度,现在的制度有没有什么新矛盾,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哪里?”等,这些问题刚好能切中要害,而被问者也更乐于与之交流。第二,要问得恰到好处。这个意思是指,我们需要针对对方的专业领域去问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并且在恰当的时机提问,可以避免对方的反感。第三,提出的问题要有分量。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艾德森认为,一个好问题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强概括力,一个是丰富的内涵。如果一个问题不够精练,这样进行的交谈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能说完就忘,什么也谈不出来。所以,我们可以借鉴记者招待会上那些记者的提问,在提问前先做好准备,而不是临场发挥。

本书教会我们提问的方式,引出否定式提问、假设式提问、组合式提问等,附录还总结了30条核心提问原则,感兴趣的话你们可以对此进行深入学习探索,并慢慢把书中的提问技巧用到生活当中。希望大家都能提出好问题,与他人进行顺畅对话。我们下期再会。

推荐文章作者及音频录制:修靖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