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灵成长好书推荐:《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

心灵成长好书推荐:《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分享了好书《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中部分章节的要点,讲述了思维力对框架需求的重要性,分享框架的三个来源,通过“讲三点”的方法提升表达水平,以及它所体现的7±2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金字塔结构和图表化展示的需要。本期给大家分享的好书是《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这三点都能间接地反映出思维力的不足。而在创建新框架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力会得到极大的锻炼。

心灵成长好书推荐:《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

本文分享了好书《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中部分章节的要点,讲述了思维力对框架需求的重要性,分享框架的三个来源,通过“讲三点”的方法提升表达水平,以及它所体现的7±2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金字塔结构和图表化展示的需要。希望大家掌握部分思维力训练的方法,通过坚持实践练习来培养自己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知识技能,成为一个拥有高效思维的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好,我是靖云。本期给大家分享的好书是《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本书共有3个部分,含10个章节,每一章都能解决一个问题,而综合全书又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思维。作者的建议是,如果想要全面提升思维的能力,按照顺序依次阅读即可,若急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技巧,则可以选取相应的章节进行阅读。我将选取其中的几个章节,分享里面的精华要点。

先从原理讲起。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想不明白事情,表达不清自己的观点,学习新事物慢而困难。这三点都能间接地反映出思维力的不足。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大数据”的时代,优秀的思维力是强有力的竞争要素,是我们必备的能力。而思维力提升所需要的就是养成系统的思维习惯,其中,“框架”是它的简化体现。“框架”体现了整个系统中构成元素之间的连接,能简化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而框架所包含的有机联系就是“规律”,通过理解,我们可以全面地认知那些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比如,爱因斯坦在1915年预言的引力波,其实就体现了在掌握系统规律以后的神奇。因为系统思维和单个要素的系统性是一致的,所以,如果我们选择或构建好合适的“框架”,就可以更高效、更深入地全面思考以及完整地表达自己。就好比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如果一开始就通过卫星地图查好了路线,比起不做准备就直接出门,通过问路或自己探索去找目的地方便不少,而框架带来的价值就如同上述例子。

框架的来源有三个。第一,从前人已经构建的框架中选择。比如,制定目标遵循SMART原则,S(Specific)要求我们的计划需要具体的任务内容、时间等,不能太空泛;M (Measurable)指的是可衡量的,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计划数量要有数;A(Attainable)要求我们量力而行,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因为到时候没完成反而会打击自信心甚至让计划就此废弃;R (Relevant/Realistic)指相关性或现实性,意思是指计划要有联系以及根于现实;T(Time-Based)指设定最迟的完成时间,以免拖延。而我们可以优先选择大家都认可的高效框架,直接借此思考和表达,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维成果。第二,在已有框架上进行修改完善。因为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有一些框架有时效性,所以时间一过就显示出一定的局限,需要我们不断地将其完善再使用。比如,物理上的牛顿经典力学曾被奉为真理,而之后出现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又发现力学适用于一些有具体前提条件的情况 。第三,建立一个新的框架。因为这是个创造的过程,难度比较大,当我们没有想到或者没有合适的框架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我们只能创建一个新的框架。而在创建新框架的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力会得到极大的锻炼。

书中提到了一个 “讲三点”的方法来提升表达水平。有个已经被大量实验证实的7±2效应,比如,让你努力记住一个人读的无规律数字(除了数字不一样,发音、前后间隔时间都是一致的),之后按照顺序写下来,而按照7±2效应,常人可以回忆7个数字,至少回忆5个,最多回忆9个。这意味着,人的大脑在记忆的时候,短期记忆数量在5到9之间进行波动,而如果我们是传递信息的人,若想让信息被准确地接受,书中给的建议便是每一次表达的要点最好保持在三个左右。“讲三点”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在他人心中形成表达者逻辑性强的假印象,二是能提升表达的条理性。当我们有意识地去“讲三点”时,这逼着我们要在一定时间里快速地组织文字和语言,将脑海中零散的信息块重新整理组合,并提炼出三点来表达,而在这么不断训练的过程中,我们的逻辑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从而把假印象转变成真的强逻辑的内在。这里分享几个“讲三点”的可用框架:一、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二、过去,现在,未来。三、儿童少年,中青年,老年。四、个人,家庭,社会。(www.xing528.com)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讲三点”就能满足大部分的交流需求,但有些要求更高的场合,还需要我们在这之前进行一句话的总述,即从结论说起,让听众在一开始就知道我们的表达目标。而这需要的是金字塔结构,即从顶层的中心要点开始,自上而下地进行分解,层层延续,似金字塔状。比如,在我们进行自我介绍时,先表明自己的性格特点,再从三个方面(“讲三点”的运用)进行说明解释。这里要注意的是,金字塔结构有三个基本规则:一、每一层的论点都是递进关系。二、同一层的论点特性一致。三、同一层的论点从左到右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从口头表达上学会从结论说起的方法,需要我们要点先行,从左往右,自上而下进行说明。要点先行指的就是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将要讲的内容在脑海中提炼后再表达,且作为金字塔结构的起点。而接下来要做的是根据想好的第一层论点进行论据的展开,因为是口语上的表达,如果没有及时想到足够全面的内容也没关系,可以按照“第一,……”“第二,……”一边讲一边梳理好自己的思绪。而从书面表达上学会从结论说起的方法后,因为我们有足够多的时间来提炼观点,所以这部分的难点不在于瞬时反应,而在于能否更精确、更正式地展现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可以去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来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表达,所有的诀窍都只有一个——维持一定量的练习。

本书作者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需要图表化展示。大家常听到的左脑管理语言和逻辑,右脑偏于形象思维,而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如果我们接收的信息只是文字,那么会激发我们脑中负责逻辑的部分,但如果再加上图形的展示,那么形象思维也同样参与其中,效果比只用一种思维来得快而强。图表能直观地向我们展示数据上的特点,信息传递准确又迅速且富有整体性。而常见到的图表分为:示意图统计图、地图、界面图和历法图。示意图能简要概括出事物所包含的逻辑关系,一般由文字和连线构成。比如,我们在玩推理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连线人物关系,或者在做工程建设时常要用的流程图,都属于示意图。而统计图则是以表格等形式,可以包含统计数字、文字、图片,横向或纵向对比,便于整理分析数据。地图则分为很多种,但基本上是通过一定的制图原则,按照对应事物的分布、变化等按比例进行绘制的。界面图和历法图则分别是仪表操作等界面和日历、年历等。作者希望我们主要掌握示意图和统计图的结构和使用。系统性思维构建框架的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和逻辑顺序。按照顺序来进行图表化结构的建立,就能使事情被形象化地表达。时间顺序不用多说,一种是可以按照时间先后的单向顺序,还有一种便是事情可循环的顺序。而结构顺序包括了树形(展开)、并列、交叉,树形体现层层递进关系,并列则是同级关系,交叉则体现了共同点及个性。重要性的顺序则能帮助我们分清主次,解决问题有先后。恰当地运用这些图表化结构能帮助我们大幅度地提高做事效率

作者提醒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或者说各种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大量练习实践来培养自己的能力,养成习惯,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知识技能。本书中还有5W2H、5Why、MECE等工具帮助我们提升思维能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进行本书的详细阅读,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推荐文章作者及音频录制:修靖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