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高效率的工作需要掌握方法,本书除了介绍了书名所说的“4点起床”以外,还回答了生活中常常出现的早晚效率高低问题、熬夜问题、睡眠不足问题、时间利用和任务安排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笔者认为,该书所讲述的小妙招要比“4点起床”的理念实用得多,本文做着重介绍。
○ 白天晚上哪个效率高?
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明天上课就要小测试了,但是你还没复习完,你去洗了个澡,出来后感觉神清气爽,正好晚上还很安静,于是你就准备挑灯夜战,想在今晚就复习好,这样明天就不用手忙脚乱了。学了10分钟,眼皮开始变重,头开始昏昏沉沉、控制不住地往下坠。突然你清醒了一下,告诉自己说“我要学习”,然后晃晃头,开始逼自己专注精神努力学习。结果没多久,你又开始眼冒金星了。
其实大家可以好好想想,你的大脑已经因为白天的大小琐事辛苦了一整天,到了大半夜你还要让它继续工作,它能吃得消吗?
因此本书告诉我们,其实根据大脑的工作效率和灵活程度,早晨要好过晚上。
从生理角度讲,这与我们体内的荷尔蒙相关。肾上腺会分泌“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类固醇”两种让人充满精力的荷尔蒙,而这两种荷尔蒙在黎明时开始被肾上腺分泌,分泌高峰期大约是在早上7点。而深夜时和分泌高峰期比起来,大约只有高峰期的三分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早上效率更高。夜晚是身心休息的时候,此时身体抑制了荷尔蒙的分泌。
因此,挑灯夜战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企图用意志力去挑战生理,这样的结果就是不仅效率提不高,还有可能会影响明天的正常生活规律,事倍功半,损伤了身体,还惹了一身麻烦。所以,根据上述原理来看,最好的办法是早晨7点左右起来工作学习,这样效果最好。
○ 我非得熬夜怎么办?
有的人就会问了,万一我必须得熬夜,就比方说我明天就必须把作业交上去了,那该怎么办?
不用担心,本书也对此问题做了解答。
首先我们可以把工作简单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质”型工作和“量”型工作。所谓量型工作的特点是比较简单、重复,而质型工作的特点则是比较创新、灵活。熬夜时我们的精力比较差,相比精力充沛的白天,效率也会差一些,而量型工作,简单、重复、机械,对专注力、思维敏捷度要求会相对低一些,会比较适合熬夜时效率低的我们。所以,如果非要熬夜,可以尽量选择量型工作,效果会好一些。
除此之外,该书还介绍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在这里我称它为“三小时充电法”
什么是“三小时充电法”?
在了解这个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其他几个概念。首先是“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熟睡中的人外表看起来一动不动,其实在紧闭的眼皮底下,眼球在来回运动,在这个阶段常常会做梦,这就是“ 快速眼动睡眠”。而“非快速眼动睡眠”给予大脑休息,同时也为“睡醒”做准备,健康的成年人大多是在1.5小时快速眼动睡眠和1.5小时非快速眼动睡眠间来回切换。深度非快速眼动睡眠是熟睡的时机,睡着后3小时中有高质量的睡眠,之后则是浅层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的结合。
按照上述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熟睡后的时间节点:它们分别是3小时、4.5小时、6小时和7.5小时。所以重点来了!如果你想要睡醒后感觉神清气爽,那么你可以选择在这些节点起床。相反,如果不在这些节点起床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疲惫烦躁。
因此,在知道了这个模式之后,当你需要熬夜或者不得不熬夜的时候,你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给自己的大脑充充电。电从哪儿来?就从这三个小时短短的睡眠中来。下次熬夜,可以给自己的手机定个闹钟,调好铃声,躺上床,好好睡它三个小时,等闹钟把你叫醒后,这时再起来工作。别小瞧这三个小时,这仨小时虽然短,但是它顺应了睡眠节律,相比一味地“干熬”,效果肯定要好得多。这三个小时的睡眠,就像是一记预防针,为避免身体和头脑疲惫做好准备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建议是统计出的平均时间,每个人的体质、习惯有所差异,也许会有例外。不过一般不会与3小时差别太大,建议根据自身情况做出调整。
○ 我没睡饱怎么办?
如果问你,多长时间的睡眠才是合适的或者说是足够的,那你很可能就会说“八小时睡眠”。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很多人都认为一个正常人睡到八个小时才会比较合理,才能更好地保证一个人处于较佳状态而不至于出现过于疲惫的情况。不过有意思的是,本书提出,这是一种错觉和误会。(www.xing528.com)
本书指出,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硬要睡满八小时。书中举了个例子:曾经有团队进行过调查,发现关于睡眠时间,需要睡6小时到7小时的人占大多数,有25%;5小时到6小时的相对少一些,为13%;10小时的最少,为2%;8小时的有4%;只睡4小时就够的人也有4%。所以,每个人需要的睡眠时间和睡眠效果存在着差异。“八小时睡眠绝对论” 可以说是一种思维定式。
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前一天晚上睡得不好,白天起来昏昏沉沉,舍不得离开床的怀抱,此时你心想:“平均睡眠时间是八小时,但我看表,我只睡了五个小时,完了,我是不是没睡够?难怪我感觉累得半死,头脑也晕晕乎乎的。要是昨天晚上多睡点就好了,都怪我昨天玩太高兴了睡不着,还喝了那杯该死的咖啡。”
于是,你在起床之后一看表,估计一下睡眠时间,发现自己离理想的八小时睡眠还有一定距离,你就开始怀疑人生,心想:“睡眠很重要,但我没睡够,今天肯定要出问题,如果出了问题,肯定是睡眠的原因。”接着就把“锅”扔给了睡眠不足。不过,很遗憾地告诉你,你出错肯定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果硬要完全归咎于睡眠时间短,就有些太过牵强了。值得注意的是,睡眠不足确实会有影响,但要分情况,倘若你今天睡得比平时少,但是你可爱的生物钟觉得你醒来的时机是合适的,实际上你并不会有多累。换句话说,睡眠的质量应该根据“熟睡了多长时间,醒来的时候是否精神”来判断,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用“时间”标准去衡量。所以利用体内生物钟很重要,首先要克服自己“没睡饱”的负能量暗示,反复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睡得很好”;另外,你还可以在睡醒还躺在床上时大吼一声,虽然这个行为有点蠢,在宿舍时还要注意舍友的感受,不过真心很管用。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把窗帘拉开,让白天的阳光直接把你照醒,唤醒你体内的生物钟。
○ 如何利用自己最好的时间段做最好的事?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平时学习,学了几分钟,就有点累,于是跟自己说,“要不我休息一下”,然后拿起手机就玩得不亦乐乎,回头一看,时间过去了快一个小时。或者是,兴致勃勃地拿起书就开始学,学得不亦乐乎,抬起手一看表,时间过了一个多小时,于是你笑了笑,点点头,心里很满意,但是转头一看作业还有一堆,有些作业甚至明天就要交,然而却还没完成。
有这些问题?没关系!本书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些解答。
首先,为什么我很想工作却总干不下去?实际上是我们选择的时间点出了些小问题。实际上,工作的效率与时间之间是存在关联的。上文提到了两种荷尔蒙,它们的分泌峰值一般在上午7点前后和下午的2点到4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有高效率的工作,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在早晨7点前后和下午2点到4点这个时间段进行,因为这个时候荷尔蒙分泌量较高,大脑里的葡萄糖供应较为充足,有助于提升效率。这里建议把最难的工作安排在这两段时间,尤其是对大脑灵活度要求高的工作。
另外,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营养源,它有助于提升记忆力、理解力,而葡萄糖输送量最大的时间段,早起的人为四个小时,而熬夜的人只有三个小时。
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大学生常常要面对的热点——吃早饭的问题。吃不吃早饭,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的高低。大脑最灵活的时间在饭后一小时,三到四个小时后状态就会回落,不到峰值的千分之一。要是不吃早饭,大脑的状态可想而知,肯定比吃了早饭更差。
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地把早、午、晚饭吃好,那么这样一来,大脑的峰值状态就会在早、午、晚各出现一次。倘若不吃早饭,营养的补充就只能依靠午餐,也就是说大脑只有在午餐的时候才会得到营养的补充,那么只有下午脑子才能转起来、好好工作。
另外,本书还提出决定工作优先顺序的一种方法,它包含3个内容,在使用前要先将自己的工作进行归类。要点如下:
①“重要的工作”有哪些?
②“紧急的工作” 有哪些?
③“能拖的工作” 有哪些?
在分类后我们应该怎么安排呢?重要的工作是最需要、最应该着手去处理的工作。平日里要优先去完成紧急工作,将所有紧急工作依据重要程度按次排序,再一个个着手解决。而紧急的工作常常是“临门一脚”,经常突然降临,所以对付紧急工作最好的处理办法是来一个解决一个,紧急即危机,一旦出现,就要用临战态势去应对,尽可能地迅速处理。至于能拖的工作,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往后延期去做的事,对付这类工作,尽量不要去占用其他重要的时间,定好日子,到点去做,这样就可以了。
总的来看,我们如果想要高效率的工作,就要尽可能保证大脑的营养充足,尽可能选好合理的时间点,尽可能合理分配好工作任务。合理利用时间很重要,掌握时间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效率,在一分一秒中超越别人。
推荐文章作者及音频录制:吴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