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职业伦理,是指作为律师业务从业人员和律师执业机构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律师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律师执业行为的准则,是评判律师执业行为是否符合律师职业要求的标准,是对违规律师、律师事务所追究职业责任的依据。它不仅适用于包括公司律师、公职律师在内的广大律师,也适用于实习律师和律师助理等人员。
律师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律师通过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由于律师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行为对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律师的职业行为受到了严格的规范。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关于律师职业行为的规范形成了多层次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性文件既包括法律、司法解释、规章,也包括律师协会的行业规范,后者如《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章程》《律师执业行为规范》《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规范》《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等,此类规范属行业自律性规范,虽然不属于法律规范,但是对于本协会的会员仍然具有很强的拘束力。在这些规范中,集中体现律师职业伦理要求的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执业行为规范》。(www.xing528.com)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制定后,1996年10月6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通过了由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2001年,根据形势的变化,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对该《规范》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该《规范》共分为7 章,第一章“总则”主要规定了制定该规范的目的和依据,以及该《规范》的适用范围;第二章“律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规定了律师应当遵守的9条职业道德;第三章规定了律师在其执业机构中的纪律;第四章规定了律师在诉讼和仲裁活动中的纪律;第五章规定了律师与委托人、对方当事人关系的纪律;第六章规定了律师与同行之间的纪律;第七章“附则”规定了律师协会对违反该《规范》的律师的处分权、对该《规范》的解释权和该《规范》的施行日期。其中第三章至第六章共规定了32 条律师执业纪律。2009年12月27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正式通过了《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该规范分为总则、律师执业行为基本规范、律师业务推广行为规范、律师与委托人或当事人的关系规范、律师参与诉讼或仲裁规范、律师与其他律师的关系规范、律师与所任职的律师事务所关系规范、律师与律师协会关系规范、附则,共9 章108 条。与《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相比,该规范在内容上丰富了许多,是我国律师职业伦理建设的主要现行规范基础。近年来多次修订的《律师法》在律师法律职业的伦理规范立法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特别细化了违反律师职业代理规范的责任形式和处罚形式,这反映了国家、社会和律师行业对于加强律师职业伦理规范的积极态势。
近年来。我国律师职业伦理的规范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律师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2009年和2011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对律师执业行为规范进行了两次重大的修订,根据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情况来完善律师的执业行为规范。2012年,全国人大根据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律师执业的新规定,对《律师法》再次进行修改,扩大了法律援助和律师保密的范围。同时,我国近年来律师职业领域出现了新的情况,特别是有些律师超出律师执业的正常范围和方式来进行的权利诉求,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15年8月,中央专门召开了全国律师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律师职业权利保障、规范律师执业行为、加强律师队伍建设。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出台了《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这是深化律师制度改革、促进律师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规定特别强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尊重律师,健全律师执业权利保障制度,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保障律师的知情权、申请权、申诉权,以及会见、阅卷、收集证据和发问、质证、辩论等方面的执业权利,不得阻碍律师依法履行辩护、代理职责,不得侵害律师合法权利。同时该规定强调,要依法规范法律服务秩序,严肃查处假冒律师执业和非法从事法律服务的行为。对未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或者已经被注销、吊销执业证书的人员以律师名义提供法律服务或者从事相关活动的,或者利用相关法律关于公民代理的规定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非法牟利的,依法追究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随着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律师的社会地位和功能都会有不断地提升和拓展,律师的职业伦理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