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发展:突出价值观培养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发展:突出价值观培养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法律职业的准入方面,道德品质良好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在当时,受过专门的高等法律教育,成为国家任免司法官吏的先决条件。而有学者认为用普遍法进行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失败的,因为法律职业伦理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普遍讲授,反而被普遍忽略。社会呼吁关注法律教育中的律师职业责任教育。在克拉克委员会的报告以及“水门”危机后的30年间,美国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发生了若干变化。而这10 门专业必修课中就包括法律职业伦理。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发展:突出价值观培养

广义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应该说从法律职业产生伊始就已存在,但狭义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发展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法律职业的伦理要求,思想家们较多地从法律职业者的人格方面加以论述,“公正”“正义”“廉明”等是一种普遍适用于一切官职的道德,同时也是对法律职业者的道德要求。不少法理学家在其论著中都有关于法律人作为政治家的讨论,认为作为法律人应具备忠诚、承诺、超然、坦诚、审慎等品德。早期的法律职业实行学徒制的培养方式,法律职业的新进入者,需要通过学徒期的训练。在训练中资深的法律人在对新成员进行技巧训练的同时,也通过言传身教,进行职业伦理的思想灌输。而法律职业行会也在努力地培养成员具体的个人道德,强调忠诚、平等、服从、个人责任等价值。在法律职业的准入方面,道德品质良好是必要的条件之一。

罗马是古代法学教育的发源地,从共和国后期以来,国家就容许法学家广收青年传授学业,开办私塾法律教育,首创私人法律学校,至帝国时期又改私立法律学校为公立性质。公元 425年,狄奥多西二世在康士坦丁始设第一所法律大学。罗马法律教育经过查士丁尼法典编纂时期的改革,在师资条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试制度乃至毕业分配等各个方面,都达到相当完备、健全的水平,在历史上首创了五年制大学法律教育的典型。在当时,受过专门的高等法律教育,成为国家任免司法官吏的先决条件。

美国现代形式的法学院是在1870年左右发展起来的。在起初的一百年中,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并没有成为法律教育内容中独立的部分,当时采用“普遍法”的方式进行职业责任教育,即假设律师们面临的道德问题会随着各种课程的出现而被“普遍地”贯穿始终地进行讲授,很少或者没有专门讲授职业责任的课程。而有学者认为用普遍法进行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失败的,因为法律职业伦理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普遍讲授,反而被普遍忽略。1970年前后,由前美国最高法院法官汤姆·克拉克领导的委员会断定存在一种有关律师纪律的“可耻的”事态,并认为律师行为规则的实施是相当差的,公众大多没有受到能力差或不讲职业道德的律师们的保护。1972年的“水门”事件暴露出律师们已经卷入尼克松执政时期各种各样的不道德事件中。社会呼吁关注法律教育中的律师职业责任教育。在克拉克委员会的报告以及“水门”危机后的30年间,美国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发生了若干变化。首先,美国每一所法学院学生都被要求修一门专门讲授律师职业责任的课程。这些课程要求法律学生花30 课时或更多的课时学习律师们在执业时所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适用于律师的行为规则以及其他有关职业道德指南的材料。这些课程属于强制性课程,学生要想毕业必须完成并通过这些课程。许多法学院教授专门研究律师职业责任,把它看作全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将相当的学术力量用于该题目的研究。其次,美国绝大多数州要求法学院毕业生在获准执业前须通过一个关于律师职业责任法的特别考试,未通过考试的学生不能执业。这一考试有助于每位律师了解职业行为的基本规则。最后,美国大多数州都对律师实施了继续教育。(www.xing528.com)

在我国古代,《吕氏春秋·离谓》记载:邓析教人诉讼,但伦理的内容并不在其教授之列。明清两代代写诉状的讼师已成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甚至在社会中还出现了传授“代写词状”的“专著”,如明代的《做状十段锦》就是讲述写状子的要领。但由于这些人的活动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不少讼师敲诈勒索、坑害当事人,深受百姓痛恨,也为统治阶级所不容。直到清朝末年,中国才出现了专门的法学教育机构。1904年,清政府建立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专门的法学教育机构——直隶法政学堂。后来,在北京和各省先后建立起了一些法政学堂,一些综合大学里设有法律系科,清末的法政学堂的课程设置、教材、师资无不深受日本影响。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学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法律学校专注于法律学的灌输,而忽视道德的训育,全国的法律学校的课程中,讲到法律伦理学的,除中央大学法学院与东吴法律学院外,其他学校都没有设置。[1]新中国的法学教育历来注重法律理论课程,对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一直不够重视,往往依赖于一般的政治和道德教育。一些学校在开设的律师学课程中也涉及律师的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但没有将法律职业伦理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开设。

现阶段,“依法治国”被明确写入宪法,成为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对初任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实行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标志着法律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中国的法律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意味着法律教育担负的不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法律智慧的责任,更主要的是要担负起建构法律共同体、塑造法律的品格进而塑造法治社会之秩序的重任。此问题引起了国家的充分重视,2018年4月,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采取“10+X”分类设置模式。“10”指法学专业学生必须完成的10 门专业必修课,包括: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和法律职业伦理。“X”指各院校根据办学特色开设的其他专业必修课。而这10 门专业必修课中就包括法律职业伦理。

法学教育应当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法学界已经形成共识,中国法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追求真理、维护正义的崇高理想;培养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坚定信念和具备法律职业伦理、恪守法律职业伦理的精神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