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唤起认知
本环节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思考和学习的情境,以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性,为学生的课堂“先学”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调整好状态准备上课的过程,教师要能够真正投入所创设的情境中,与学生一起感同身受、唤起认知、引发共鸣。
通过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结合实际情况,教师在情境创设方面,一般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情境创设要联系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进行。根据教学内容需要,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去创设情境,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适当进行旧知的铺垫复习,引入本课的学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低、中、高年级注意区分。
其次,情境创设要注意体现启发性、新奇性和艺术性。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采用当下新奇的教学资源,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资源的选择要体现一定的艺术性,以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最后,情境创设要注意实效性。避免“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即创设无用情境和假情境。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太大价值,属于低效情境。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采用以下四种形式创设情境:
第一,依据教材提供的情境。以数学学科北师大版教材为例,几乎每一节新授课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因而教师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第二,以“寻宝”的形式进行创设。例如,华应龙老师曾经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采用夏令营“寻宝”的情境展开,而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非常高,情境创设非常成功。
第三,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创设。有的低年级教师在上课前,和学生一起玩“一枪打四个”的手指快速反应游戏,而学生进入状态很快,也是一个很好的律动。
第四,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创设。以黄爱华老师执教的“循环小数”一课为例,开课时黄老师给学生们讲故事,引入课堂学习。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音乐导入……通兴趣。
情境的创设还要体现出简捷性,即教师能够依据所创设的情境,迅速引入所学内容,开始一节课的师生共学。
(二)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尝试学习
本环节中,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调整。过程中,不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是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和充分把握预设与生成,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设计问题时可以这样操作:
第一,确立本节课的重点(核心)问题。重点问题能够聚焦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能够引起学生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有利于学生的“先学”,包括对比、观察和实践操作等活动。
第二,分解并细化主要教学目标,目的在于分解出一个个小目标,便于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细化实施。一般情况下,一个小目标对应一个教学环节。也就是说,每当我们设计一个环节或活动时,它一定对应了一个或几个小目标。这样做,可以让教师更加清楚自己教学的目的性和指向性。
第三,围绕小目标进行各个环节的问题设计。根据小目标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分项或整合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后,设计出每个环节的课堂设问,甚至是一些能够预设的追问问题,不断细化教学设计。
第四,教师设问要科学、规范。学生在课堂上的“先学”,不是盲目地学,而是在教师的设问引导下进行。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的设问或组织教学要做到“三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和明确要求。比如,这个“先学”的组织:
“同学们,下边我给你们3分钟(明确时间),思考我刚才给你们提出的问题(明确内容),在思考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3分钟后请以小组的方式,一人回答,他人补充(明确要求)……”
一般情况下,时间、内容和要求这三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为了保证明确时间的要求落实到位,我们为每个教室和专业室全部配备了简易计时器。教师提出要求后,调好计时器。当倒计时的铃声响起时,不但学生增强了时间观念,教师也强化了控时意识。
第五,设问后,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先学”时间。当一个设问发出后,我们根据内容的需要,要留给学生长短不同的“先学”时间。可能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这是“先学”;可能学生需要动手计算或操作,这也是“先学”……切忌在设问之后,教师马上就让学生进行回答。有时候,当学生一次“先学”没有学明白的时候,还需要进行二次学,甚至三次学……比如,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中,学生在老师的设问引导下,通过第一次“先学”时,没有很好地体会到严监生的吝啬,没有抓住临死前严监生两眼瞪得溜圆的那部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组织进行第二次“先学”,可以让不同学生进行朗读。在一点一点、一次一次的“先学”中,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严监生的吝啬了。
第六,教师的设问要有思维含量。什么是有思维含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管是哪个学科,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重点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形成思维模型的学习价值远远大于获得某些知识。以语文课《落花生》为例,学生在“先学”——读文后,教师在“后教”时提出问题:
“课文写了落花生的哪几个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的板书是这样的:
味美 榨油 便宜 埋在地下
教师想要的内容全部说出来了。可细细思考就能发现,这样的设问缺乏思维含量,没有帮助学生建立此类文章学习的思维模型,长此以往,学生再学习同类型课文时依然不能举一反三。我们把设问稍微调整一下,就能收到不同的效果: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落花生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的板书就变成了这样的:
味美→味觉(www.xing528.com)
榨油→功能
便宜→价格
埋在地下→生长方式
基于这样设问下的教师的“后教”,学生再学习描写其他物体,不仅能够抓住味觉、功能、价格、生长方式,甚至是颜色、形状等都能类比推理,学生的思维就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模型;如果在学生“先学”后,教师的“后教”只是讲味觉、便宜等内容,学生的思维就是散的,没有形成思维模型。所以,在问题的设计上,往往几个字就决定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三)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归纳提炼
这是“一五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三环节。我们所说的“合作交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指小组合作交流,即组内生生间的互学,是小组内对有关问题的讨论、交流,包括对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疑难问题的探讨,以及展示的合作等。本环节一定要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独立思考必不可少,一方面清楚自己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群学得到解决;另一方面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够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二是指汇报或交流展示,各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分享。此阶段是解决共性问题和思维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适时顺学而导的“后教”过程。解决问题要做到共性错误及时纠正,在纠正的过程中,学习任务得到落实;在疑难或生成中有收获,通过教师的“后教”让学生得到提升。教师的“后教”要讲究时机。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一位学习的参与者,但是当学生理解错误、理解肤浅或认识片面时,教师必须果断介入,根据交流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在集体交流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成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还要根据小组交流的内容、分工、语速等提出具体要求,确保新一轮的“先学”更有实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第四环节:巩固体验,总结提升
这是“一五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第四环节。通过分层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巩固练习的需求,在此过程中检验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教师的“后教”要注意及时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实际操作时,我们是这样做的:
第一,借助多种教学资源设计练习,以教材、学生、教辅材料等为依据进行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内容的设计。
第二,设计多类练习,防止学生厌学。以数学学科为例,对于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一般设计填空、选择、判断等类型题;在计算方面,一般设计比较、判断、改错、填空等类题型;在解决问题方面,设计一题多解、补条件、补问题、选条件等类题型;对于图形与几何方面,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题等。同时,为了使练习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在练习时动脑、动手,还应注意把口算、笔算相结合,口答、作图和解趣题相结合,讨论、操作和实践相结合;内容的选择上还要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可以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信息、整理加工,便于课上使用。
第三,练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要多样,可采用静态、动态、全图、半图半文等形式。
第四,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坐姿、写字姿势、执笔姿势等。目前,我们强化的是审题习惯的培养。在日常练习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看见同类型题目,不审清楚题目要求就动手操作,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失误。于是,我们学习借鉴了“金氏游戏”的办法,在学生“先学”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至少使用一次,以促进学生审题习惯的养成。
第五,可采用学生扮演等形式进行练习,提升学生多种能力。
第六,在“后教”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生生间进行互动,巩固学生所学内容,增进生生间的交流、互助和学习。
第七,根据不同学科要求,教师可将所学内容适当延伸到课外,如语文学科的小练笔、数学学科的数学日记等。
巩固体验之后,需要进行总结提升。师生可以共同提炼,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重新建立知识结构或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一般情况下,我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先学”之后,进行总结、提炼所学内容、方法或技能。
其次,注意体会课堂用语。教师“后教”时,树立大的教育观,在用语上可见一斑。常见课堂用语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切记不是“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样的课堂用语只是就知识进行提炼、总结,课堂学习还包括其他方面。
再次,教师“后教”时,要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必要时教师介入。
最后,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内容进行提炼,注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等能力。
(五)第五环节:评价反馈,学以致用
这是“一五五”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五环节。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一定的当堂检测,以便于了解学情,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也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边学习边进行的检测(包括口头提问等)。教师“后教”是注意准确把握顺学而教的时机,及时调整教学。
在学校确立教学模式后,为了更好地推动研究落地生根,真正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我们设计了观课工具——“利民小学高效课堂核心要素评价量表”,每学期根据不同的关注点不断优化调整,即落实“一五五”教学模式中第二个“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完成了十余稿的修改,下发教师人手一份,推动教师在备课、观课和教研时对模式的思考,结合教师的区级微课题立项研究,全方位推进教学模式入脑入心。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在区域内质量监测中,学校教学质量取得了历史新高,得到了同行和家长的好评,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研究的决心。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没有尽头,我们永远在研究的路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