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眼镜的起源与发展:深入解析

眼镜的起源与发展:深入解析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眼镜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外史籍中都记载了眼镜最早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老、医疗、技艺的遗产。最原始的眼镜是起源于中国的透镜(放大镜),它的制造、应用与光学透镜的出现密切相关。到13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水晶做成眼镜,帮助解决视力不足的困难。中国眼镜的取材和形式的演变,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工业、手工业的生产发展而变化。在中国最古老的眼镜只有一块镜片,不带边框,手持使用。

眼镜的起源与发展:深入解析

说到眼镜,孩子们肯定都知道。所谓眼镜,就是戴在人的头部眼睛上的,用来美化脸形、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一种器具。眼镜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外史籍中都记载了眼镜最早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老、医疗、技艺的遗产

在西方国家,眼镜的最早出现是在13世纪末叶。当时有个意大利人,名叫马可·波罗,他曾旅居中国17年,为元朝宫廷办事,跑遍中国各地,当时他见到元朝宫廷里有人戴眼镜,对此他很感兴趣,在他回国时就把眼镜传到了西方,所以在西方最早制造眼镜的地方,便是马可·波罗的故乡威尼斯

最原始的眼镜是起源于中国的透镜(放大镜),它的制造、应用与光学透镜的出现密切相关。相传,最初发现眼镜能使物体像放大的光学折射原理是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察觉的。当时有人看到一滴松香树脂结晶体中恰巧夹有一只蚊子,通过这松香结晶体,看到这只蚊子体形特大。由此启发了人们的思维,增加了人们对光学折射的作用的认识,进而人们利用天然水晶琢磨成凸透镜,来放大微小物体,用以谋求解决人们视力上的困难,这就是我国眼镜的雏形时期。

到13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水晶做成眼镜,帮助解决视力不足的困难。明代宣德年间,皇帝常常把“单照”镜即现在的老花镜,作为御品赐给年老的大臣,以矫正视力老花的缺陷。这时眼镜已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明代崇祯初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佳的人很痛苦,于是便精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睛上的镜片。经过反复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制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然后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镜片。同时他又把握了“对光”(现称验光)的技术,按照人的年龄和不同的视力研制出老花、近视、远视等品种以及各种光度的镜片,并编制了一套“随目对镜”的原始验光方法用以验目配境。这种随目配镜,可以满足各人视力的需要,这是我国自主验光配镜的开始。(www.xing528.com)

十六世纪时出现架在鼻梁上的双片镜,在镜架两端系上线挂在耳朵上。以后眼镜架的生产不断改进,逐渐由繁而简,由粗糙到精巧。镜框有纸圈、漆皮、牛角、玳瑁、铜圈等。这些不同镜框一直延用到清代后期,开始用镜脚代替,这样既美观又方便,以至出现了以戴眼镜(平光镜)赶时髦的潮流。

中国眼镜的取材和形式的演变,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工业、手工业的生产发展而变化。在中国最古老的眼镜只有一块镜片,不带边框,手持使用。后来为了手持方便,则把镜片用木质(后用金属)做边框,固定在一个单柄边框上,仍然是手持使用,如当今的单柄放大镜。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由于单柄眼镜使用不方便,开始把两个单镜经过针销或铆合连接在一起,当中旋转轴可以上下分合,用绳带牵挂在头或帽子上,也可利用压力把它夹在鼻梁上使用。最古老的镜架(边框)为木制、纸制、动物角质皮革和玳瑁甲等材料,后来发展到采用金属材料如:铜、铁、金、银及现代的各种合金、镀金、包金、不锈钢和塑胶材料等。其形状是:早期眼镜均为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只有边框无脚腿;有的有脚腿也不像现代眼镜的式样。例如:无脚镜框为折叠式:即用丝线绳套在耳上使用;有脚镜框的腿也是折叠式。镜盒都是用纸糊的,经过涂漆做得很讲究,可以挂在腰带上做装饰品。其式样有圆形、椭圆形两种。此外,还有为眼镜配套的镜套、镜袋,主要起保护眼镜和方便携带、作用。

眼镜既是保护眼睛必需品,又是一种美容的装饰品。眼镜被称为保护“灵魂之窗”的工具。因此,我们只有通过认识它、了解它,才能很好地利用它来完善我们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