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塞纳河小岛上的圣母院,是巴黎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哥特式建筑。正如雨果所说,它是“一篇由石头交织成的交响乐”。看过巴黎圣母院,你肯定也听过一本名著,它也叫《巴黎圣母院》哦!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早期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发表于1831年,当时雨果只有29岁。那时法国爆发了反对君主专制和教会、僧侣的“七月革命”,这部小说便是以此为题材的。雨果在这部小说中以紧张奇异的故事情节,色彩缤纷的景物描绘,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生动的语言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色,并使其成为浪漫主义小说的典型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通过以爱斯梅拉尔德为代表的善良无辜的平民百姓受到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摧残、迫害直至死亡的悲惨故事,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的罪行。
小说中令人深切同情的正面主人公爱斯梅拉尔德是个诚挚、善良、美丽的少女。她还在襁褓中就被吉卜赛人偷走,长大了流浪街头,以卖艺为生,与流民为伍,饱尝了人生的苦难与辛酸。她富有同情心,肯于帮助不幸者。当穷诗人甘果瓦误入“乞丐王国”,乞丐们要吊死他的时候,爱斯梅拉尔德并不爱他,但为了救出他的生命,她公开宣称愿意同甘果瓦结婚;当加西莫多被鞭打,烈日下口渴难忍之际,她不顾舆论讥笑,在大庭广众之下送水给他喝;她把辛苦卖艺得来的钱,分散给穷人家的孩子……
她感情真挚,厌恶表里不一的副主教克洛德,她憎恨一切虚伪者和残害他人的人。这个洁白无瑕的姑娘在黑暗的中世纪有着强烈的爱和憎:下层人民喜爱她,他们在爱斯梅拉尔德身上寄托了希望与理想;上层社会却容纳不下她,他们栽赃、诬陷,指控她是杀人犯、巫女;黑暗的封建专制教会势力活活地将她杀害了。通过爱斯梅拉尔德一生的悲惨遭遇,书中有力地揭露了僧侣与贵族阶级的罪恶,突出了反封建、反教会的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中令人同情的另一形象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他相貌奇丑,还在襁褓中就被不知名姓的父母抛弃在修道院中。这个残废儿被副主教克洛德捡来抚养,长大成人后,他成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把他对于人生所有的欢乐和希望都浸入了洪亮悦耳的钟声中,只有钟声能给他无上的安慰和快乐。(www.xing528.com)
加西莫多尊敬克洛德,感激他的养育之恩。因此当克洛德要他去抢劫爱斯梅拉尔德时,他连思考都没有,像平常做其他事情一样,习惯地服从了。但当他在烈日下被拷打得口干欲裂,得到爱斯梅拉尔德的救助之后,他被爱斯梅拉尔德美与善的人格所感化,愿意为她赴汤蹈火。当爱斯梅拉尔德被害受刑时,他从刑场上将无辜的爱斯梅拉尔德背走。他深深地爱上这个美丽、纯洁得像天使般的姑娘。他对爱斯梅拉尔德的爱是谦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崇高的爱。他力图使人们相信爱情、善良、仁慈等美好的情感力量能够战胜邪恶,挽救人类。
与爱斯梅拉尔德、加西莫多这两个正面人物相对照的是克洛德和夏多倍赫这两个反面人物。小说中还出现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形象。作者根据历史事实,没有简单地将他处理成反面人物,而是肯定了路易十一统一法国,为专制王权奠定基础这一历史功绩。
《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人物众多,但个性对比分明。作者笔下的下层人民,衣衫破烂,甚至外形奇丑,但人格高尚;而上层社会中的人,尽管他们衣冠楚楚,外貌俊雅,但内心丑恶,精神卑下。从而使两种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在艺术手法上是浪漫主义的,运用奇异曲折的情节,不同寻常的环境,个性鲜明的人物,华丽活泼的语言。它的描述是夸张的,采用了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的对照写法,构成了小说绮丽多姿、色彩绚烂的艺术特色。
《巴黎圣母院》这部扣人心弦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以《活冤孽》为书名被介绍到我国,后来有译作《钟楼怪人》和《巴黎圣母院》的。这部誉满全世界的文学作品,曾多次被改编为电影、歌剧和芭蕾舞剧而搬上许多国家的银屏和舞台。迄今100多年,它的艺术青春经久不衰,可见它的确是一部艺术珍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