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理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和之后的金融理论。
早在1738年,“贝努力”家族数学天团的丹尼尔·贝努力(Daniel Bernoulli),这位流体力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就用拉丁文写了《关于风险衡量的新理论》。他的理论在经济学和金融理论中的地位非常关键。他首次提出了期望效用理论,在当时看来这是不确定下进行决策的新方法。在此之前人们认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是根据期望收益来进行决策的。然而,随着“圣彼得堡悖论”(St.Petersburg Paradox)的提出(丹尼尔·贝努力的叔叔尼古拉斯·贝努力(Nicolaus Bernoulli)提出)和解决,丹尼尔·贝努力发现决定是否投资的不是期望收益而是期望效用。这篇论文最初以拉丁文发表,并于1896年翻译成德文,在数学、逻辑和后来发展的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以英文发表。丹尼尔·伯努利解决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核心,包括这篇文章提出的边际效用递减概念,成为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直到1954年,文章才翻译成英文在《计量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然而这时期望效用函数命名为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期望效用函数(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1944,1947)和萨维奇(1954))。
接下来介绍法国数学天才巴施里耶。巴施里耶在1900年的博士论文《投机的理论》(The Theory of Speculation)中首次构建了随机过程的模型,也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布朗运动。巴施里耶被认为是金融数学和随机过程的先驱,他的论文为未来65年左右的概率论和随机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巴施里耶的工作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在当时被完全忽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才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到那时,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已经完美地解决了萨缪尔森所研究的问题,并迅速催生了期权定价公式(Black-Scholes公式)。
巴施里耶的论文研究了布朗运动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是历史上第一篇运用数学来研究金融问题的论文。他提出价格变化是一个随机过程,比爱因斯坦1905年给出布朗运动方程还要早。他认为股价服从鞅过程(根据目前信息,对某个股价的最佳预测是他当前的价格,股票的波动和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然而,巴施里耶的理论五十年后才被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发现,经过萨缪尔森等学者的努力,1959年人们才认识到股价的变化符合随机过程。
1930年,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的《利率理论》推导跨期交换和生产条件下的均衡经济模型,证明生产目的就是现值最大化,提出了无差异曲线和定量货币理论等。现值理论原则是费雪在1909年、1930年都提出过的,后来威廉姆斯把费雪的思想形式化、数学化。
费雪在经济学理论上的贡献非常大,不过他真正出名是在1929年。大家知道1929年到1933年美国股市大萧条,但在1929年耶鲁大学教授费雪说:“股市没有问题,不会下跌。”后来股市跌了90%,所以他在股市的评论名声一下掩盖了他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费雪也非常有趣,他在1929年到1933年间也亏了很多钱,他把他的房子卖给了耶鲁大学,同时让耶鲁大学把房子租给他住。著名的华人经济学家张五常(Steven N.S.Cheung),在他一千两百页的巨著《经济解释》中也认为:费雪教授是利率理论的创始人。(www.xing528.com)
另一个对金融投资理论产生巨大影响的理论是1938年威廉姆斯的股利折现模型。据投资思想史考证,现值的概念出现在1202年。到了1907年,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也提出了跟股利贴现模型类似的观点。到了1938年,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威廉姆斯在他的博士论文《投资价值理论》中定义了股利贴现模型,首次利用现值方法对股票定价。在此之前,人们认为有价值的公司是那些利润丰厚的公司,但威廉姆斯提出:
“牛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其在以后各期能产牛奶,最后能提供牛肉;鸡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其在以后各期能提供鸡蛋,最后能提供鸡肉。”
那么股票等金融资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其在以后各期能提供现金流,最后还有残值。只要把未来各期提供的现金流折现到现在加起来,就是金融资产的价值。威廉姆斯第一次提出了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股利折现模型。
在威廉姆斯看来,要对资产进行定价,对将来的支付进行估计是必要的。每年度支付应该按货币资金价值的变化来调整,投资者会要求用净利率来对其折现。公司的价值是公司未来存续期的现金、净现金流,也就是所有者收益之和根据合理的利息率折算成现值。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达,就是股票价格=Σ(股利/无风险折现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