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的建立和正常运作必须具备一系列的社会条件。社会条件由经济、政治、文化等要素组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则是经济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组成了多种多样的社会环境,对社会运行机制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的运作客观上要求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系统之间协调配合、相互促进。
社会政治因素是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的稳定器。从宏观角度看,社会在政治上确立何种社会目标,对解决水危机问题持何种观点和政策,直接影响到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建立的方式和进程。从微观角度来看,良好的法制环境、高效的行政管理、科学的决策、社会的稳定都对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的运行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水市场交易机制就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的支持,而整合机制中整合中心的建立及运作,就需要高效的行政管理的支持,政府应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既能宏观调控、优化配置水资源,又避免对水市场随意干扰。
社会经济因素是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的发动机。从水危机以及节水型社会建设问题的产生过程看,它是随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旧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体制已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生态需要才出现的,这就形成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不相适应的矛盾,造成经济因素与其他因素相关关系的不协调。但生产力是社会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必将推动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走向建设节水型社会之路,而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在于建立节水机制。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为节水机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如节水机制中的动力机制所需建立的水市场交易机制及相关的水价形成机制,其实质就是建立水市场,把水作为商品投入市场流动,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控制水资源的供求和配置。(www.xing528.com)
社会文化心理因素是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的调节器。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求有与之相适的节水文化观念,如水权意识、契约意识等。水权意识能使涉水利益主体明确水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界限,界定各利益主体对水资源的行为方式,保证各利益群体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关系;契约关系是以利益交点为基础的,能使交易双方达成一种满意的利益均衡,从而保证水市场的正常运转。中国水文化的发展,为节水社会的深入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总之,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节水机制的建立和运行,需要许多新条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提出了新要求,从而推动了它们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具有超前性和相对稳定性,对节水机制运行也起到一定指导、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