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愉快教育模型建构与新课堂组织技巧

愉快教育模型建构与新课堂组织技巧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活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活动和儿童的社会性活动,这是愉快教育模型的主干系统。愉快教育十分重视教育环境的和谐性,一切为儿童的发展是创设环境的目的。它着眼于愉快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着眼于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愉快教育重视教育教学管理及运作的完善、有序与多样变化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考察愉快教育模型的结构和功能。

愉快教育模型建构与新课堂组织技巧

在准确把握愉快教育的基本要素、经验范型和“乐教”与“乐学”的双维结构之后,愉快教育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过程就不再处于“黑箱”状态,我们的认识进一步明晰化、具体化,为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条件和材料。在这里我们试图分别建立人文态模型和科学态模型。人文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论、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但相互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借重;对愉快教育模型的构建而言,人文态模型采用了科学的系统分析框架,科学态模型则采用了人文因素的变量

(一)人文态模型

愉快教育的人文态模型如图所示(图6—2):

该模型围绕愉快教育培养目标“五性一心”,由四大系统整合而成,即:

图6-2 愉快教育模式示意图

活动生成系统、环境陶冶系统、评价激励系统、管理优化系统。

1.活动生成系统

该系统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活动和儿童的社会性活动,这是愉快教育模型的主干系统。该系统的结构是开放性的,它体现在打通学科、课内外结合、活动与交往相联系、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引进家庭乃至社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活动生成系统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儿童的需要,让各类学生都能学得有兴趣,在活动中有收获。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各种兴趣活动,在保证全体学生合格达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特定课程的兴趣,显示他们的爱好特长。

2.环境陶冶系统

该系统是一种潜在的运行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弥散性、情景性和不确定性。该系统主要体现在和谐人际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校园文化等方面。可以说环境陶冶是渗透在日常学习、活动、生活各个方面的,它的操作主要是依靠对环境的精心设计和布置,对校园文化和氛围的刻意建设和营造。

愉快教育十分重视教育环境的和谐性,一切为儿童的发展是创设环境的目的。学校着力创设并形成一个有利于儿童“内化”的文化氛围与心理氛围。这种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上影响着儿童的发展,同时又促进教育过程的完成。

3.评价激励系统

该系统是指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以利于“愉快教育”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它具有目标调控和信息反馈的功能。愉快教育运行的综合效应和个体发展效应必须通过评价系统显示出来,并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来校正运行的方向。

4.管理优化系统

该系统与评价系统联系密切,在管理过程中我们把信息源、决策、执行、监控、咨询等各个环节组成一个整体进行运作,从根本上体现科学规范与价值规范的统一。它着眼于愉快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着眼于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愉快教育重视教育教学管理及运作的完善、有序与多样变化的和谐统一。它既要规范儿童又要解放儿童,使他们在规范、科学的管理中乐于学习、乐于活动、乐于交往、乐于生活。(www.xing528.com)

这四种系统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它有外显的,有内隐的;有组织结构的,也有活动关系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整体上考察愉快教育模型的结构和功能。

为了使上述模型具有实践操作意义,就必须描绘出愉快教育的动态过程,变静为动,揭示出愉快教育的运行机制,愉快教育的动态操作模型如图(图6—3)。

图6-3 愉快教育动态操作模型图

在上述操作模型中,“五性一心”目标,既是各间接目标或阶段目标分解的依据,又是愉快教育各种措施作用的对象。依据“五性一心”的要求,学校制订了包括环境、活动、管理这三个子系统构成的“愉快教育”措施体系。期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达到愉快教育的直接目标——形成爱心童心水乳交融的心理气氛。通过这种以爱为核心的良好心理气氛的建立,达到学校的第一间接目标——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通过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达到学校的第二间接目标——在学生中形成一种乐学精神。再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愉悦、主动、高效地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多数学生的个性得到优化发展,从而达到学校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最终目标。

(二)科学态模型

从愉快教育基本精神中演绎和推导出来的愉快教育基本要素,爱、趣、美、优,既涵盖了以“五性一心”为目标的个性发展要求,也包容了对愉快教育影响的规范。

图6-4

我们把爱、趣、美、优放在横向平面上,把创造视为纵向维度,这就可以得到一个三维模型结构。如图6-4。在这个模型里,优和美相对应,爱和趣相对应,四种要素的上升形成创造性。模型的具体内容仍为“五性一心”。这样既可以反映爱、趣、美、优和创造性之间的结构关系,又能全方位地展示儿童的个性。儿童人格的发展有多种侧面,愉快教育强调了这四个基本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儿童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利于对儿童发展施加整体性的影响。

如果我们结合静态模型加以解释,将更能揭示科学态模型愉快教育的基本精神;自变量各种乐学措施输出的是以爱为基本要素或主要特征的教育影响,并形成儿童的满意感;中介变量满意感的改变,输出的是以趣为基本要素或主要特征的教育影响,并激发儿童的动机;中介变量动机水平的改变输出的是以美为基本要素或主要特征的教育影响,并形成良好的学习绩效;中介变量学习绩效改变输出的是以优为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的教育影响,并形成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在这里,四个发展阶段各有基本因素和主要特征,形成正向链式发展;同时阶段目标的达成又成为了下一阶段的基础和手段,目标与手段在转换的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为用。

(三)愉快教育模式的框架和运作思路

参照现代系统科学“要素——结构——功能”的理论和方法,一般说来构建学校愉快教育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优化学校系统要素,提高学校教育综合力(物质资源力、教师培养力、教育科研力、学校管理力、辐射影响力)→优化学校系统结构,创建愉快教育模式(理论基础、目标体系、课程结构、活动结构、评价体系、管理体制)→优化学校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因此,建构学校教育模式,要综合研究和妥善协调完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系统要素),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优化学校系统结构),提高学校办学效益(优化学校整体功能)三者的关系。在这三者之中,优化学校系统结构,创建学校教育模式,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无疑是学校教育综合实力的指示灯,又是学校教育整体功能的聚合体,是学校管理活动的聚焦点和着力点。但是,这又要以现代的社会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为先导,以开发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条件,以调动和激励全体教师的创造性为动力,以有效发挥学校管理的功能和效能为保证,学校教育模式才能积极而又稳妥地建构起来。建立起来的学校教育模式的运行和操作,也必须以学校教育综合实力为后盾,才能在运作的过程中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学校的整体育人功能。

学校教育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动态系统,以致教育过程及其管理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怎样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以愉快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学校教育系统进行机理,审视囊括众多要素、众多层次的学校教育过程,参照上述的学校教育模式理想模型,建构起一个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结构优化的愉快教育模式,以满足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的难度都是相当大的。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学校教育模式的构建,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演绎法,即以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推导、演化出一种学校教育模式;一种是归纳法,即以教育实践经验为基础,加以理论概括、升华,使之系统化,总结、归纳出一种学校教育模式。

实践表明,构建学校教育模式,总是演绎法和归纳法交叉运用的结果。一方面,任何一种学校教育模式,都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都必须寻求它的理论基石,即使是运用归纳的方法,总结和概括实验经验,也离不开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这就得运用演绎的方法;另方面,任何一种学校教育模式,它总是建立在学校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之上的,运用归纳法构建学校教育模式,固然要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秀传统、办学优势和先进经验,即使是运用演绎的方法,也不能丢掉那珍贵的教育财富,这就是运用归纳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