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育人原则的含义
环境育人原则,是指在实施愉快教育过程中,重视开发环境教育的能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所谓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生活环境,在人一生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对儿童来说,常常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教育受到生产方式的制约,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同时教育本身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条件。从广 义上讲,教育属于一种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此所讲的环境影响,主要是指教育环境的影响。所谓教育环境,从广义而言,是指为培养人而有意识地创设的情境。一般可分为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育人原则的理论基础
人从生下来,就受着环境的影响。环境是儿童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内容。人的知识、思想品德、认识能力、生存技能、工作能力等,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遗传只是提供了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才使着这种可能性发展成为现实,并规定着其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如儿童虽然同样生来就有健全的大脑和五官,但他们能不能得到好的教育环境,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思想倾向以及能力的强弱等。
在此应该指出,强调社会生活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并不认为是可以机械地或任意地决定。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这种能动性,表现在对环境影响的选择和调控,中国古代盂母三迁,“居必择其邻”的传说,就是对环境的选择。
再者,环境育人原则,符合教育学关于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理论,学生的发展,是各方面综合教育影响的结果。教育的效果,取决于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因此,来自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力量,都要按照愉快教育的目标,步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增强教育的合力,使学生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能受到统一的教育。避免互相矛盾,彼此抵销,从而实现教育整体优化,教育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贯彻环境育人原则的要求(www.xing528.com)
以学校为主要阵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是为培养人而有意识地创设的,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必须增强环境育人的自觉性,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能力,发挥它的教育作用,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以抽象的说教出现,而是蕴含于生动、直观的形象之中的,它渗透在环境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无形的教育作用。学校要从愉快教育的目标出发,以美育为指导,全方位的创设育人环境。愉快教育的成功经验证明,环境应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融洽、合作的人际环境。
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
3.创设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
4.创设幽雅文明的校园环境。
5.优化校外教育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