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B.科兹洛夫斯基认为:结构是一种不断重复的、相对不变的关系和联系。结构就是某一系统中各种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方式,任何一个系统都是要素的总和,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些总和构成统一的整体发挥其功能。可见,系统的各个要素只有通过结构才能组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愈合理,系统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愈协调,系统在总体上才能达到最佳境界。同样,课堂教学的诸要素只有通过结构才能组成一个整体,课堂结构愈合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就愈协调,课堂教学就会进入最优境界。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包含以下五个部分,即知能结构、时间结构、认知结构、信息结构、训练结构。这是个立体的结构。这是因为:(1)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课堂的结构必须具备课堂教学系统的空间结构和教学过程的时间结构;(2)从教学系统的构成看,每堂课都有教师、学生、教材等基本要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3)从教学的过程看,它包含引起、调整、控制三个要素,从教师提出教学目标到学生接受目标,再经过讲解、练习实现目标,表现为一堂课各个发展阶段之间彼此有规律的、连贯的、不断变化的过程;(4)从教学的方式看,每堂课一般包含导读、讲解、讨论、训练等教学方式。因此,我们在确定课堂教学结构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结构要素;在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时候,更要充分考虑这些结构要素的优化。
(一)知能结构优化
具体的、明晰的、可测的课堂教学目标,它包括认知的容量、思想教育的要点和技能训练的重点。
知能结构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灵魂。B·S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识、感情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因此,知能结构应当包括理解掌握知识目标,应用操作目标和情感目标,有可能的话还应包括创新创造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先将这些目标列入课的结构,然后通过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所接受。如果各个学科将其知识体系中的每个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的任务有计划地列入课的知能结构中去,并通过教学实践使之全部实现,那么我们课堂教学的效益定然会大大提高一步。
优化课的知能结构着重抓住准确和适当两个方面。首先,从这个学科的系统目标出发,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体系、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的知能结构一般是准确的,基本上是优化的,否则有可能出现偏差。其次,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缜密地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设备等方面的情况确定知能结构,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如果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处理好了,那么这堂课的知能结构就是优化的。
(二)时间结构优化
一堂课各个教学环节所用时间的合理分配,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圆满实现。
既然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那么,反映教学过程的时间无疑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结构因素之一。实践告诉我们,正确分配时间,合理使用时间,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优化课的时间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优化课的时间,首先要明确方向,摆正位置。在明确课的主攻方向,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现在有许多课的时间结构不尽合理,主要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各种关系处理得不够恰当;或心中无数,“开无轨电车”,或重教轻学,教师独占讲坛,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或重讲轻练,教师一讲到底,把教学过程变成向学生“灌”知识的过程,忽视智能训练;或轻重倒置,详略不当,因而40分钟时间的分配很不合理。只有方向明确,位置摆正,才能使时间分配合理,教学层次清晰,才能确保教学指标落到实处。
优化课的时间结构,还必须使时间安排符合教学实际,时间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常量。它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作出安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认知习惯进行分配,根据教学的环境、知识的手段、教学的风格以及这堂课的重点、难点作相应的调整。例如,外语课是实践课,用在训练上的时间自然要多些,而理化课则要安排演示实验的时间;学生知识基础好,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可讲得粗些、简些、深些,用在讲上的时间可少些;学生知识水平低、理解能力不强的班则宜讲得多些、细些、花在讲上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多些;教学环境好,教学手段先进,可缩短认知过程,教学环境差,教学手段简陋会延长认知过程,课堂的时间结构必须进行调整。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合理分配时间,以提高时间利用率,提高教学质量为原则,对一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作出周密的安排,该多则多,该少则少,切不可心中无数,更不能本末倒置。
(三)认知结构优化
按照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组织学生的认知活动。(www.xing528.com)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是以人类已有的知识为主要对象,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传授大量的人类文化科学遗产,使个人的认识达到当代社会应有的知识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知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化认知结构也显得更加迫切。
优化认知结构必须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全面总结了人类认识发展历史,揭示了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认为人类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目的,人类认识是主体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是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向理性认识逐步上升和转化的过程;认识反过来又能动地指导和推动实践发展。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循环上升的过程,这一认识规律为教学过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知总是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虽然整个认知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但只要我们从整体上遵循这一认识规律,就为认知结构的优化创造了根本的前提。
优化认知结构还必须使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合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的课堂设计是合理的,施教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由于思路不合拍,教学效果大减。有的教师速度过快,学生跟不上他的思维;有的要害处交代不清,学生思维受阻、中断;有的语言不够正确、鲜明,举例不够恰当,学生思维处于停滞状态。要使学生的思维与教师教学的思路合拍,除了按严格的思维逻辑安排教学的进程之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习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并且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下功夫,使“教”适应于“学”;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精力集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加强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适应于“教”,只有“教”与“学”相互适应才有师生思维同步,才会出现最佳的认知效果。
优化认知结构,教师还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条件,学生认识事物、接受知识总是有条件的。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显得很“笨”,其根本原因是他还没有接受这一知识的条件,许多教师在课前注重“备学生”,摸清学生的“底”,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然后创设认知条件,实现教学目标。所谓创设良好的认知条件,主要指:(1)填漏补缺,扫除思维障碍,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2)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图表、实验等,使深奥抽象的道理具体形象,浅显易懂,帮助学生跨越思维上的障碍,奔向知识的彼岸;(3)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化整为零,化难为易,或由此及彼,注重沟通,或循循善诱,步步深入……总之,千方百计使教学目标为学生理解、接受、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新知。
(四)信息结构优化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信息传递迅速,反馈及时,师生活动积极,配合默契。
教学过程,说到底是教学信息的传播、反馈、再生和升华的过程。信息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优化信息结构,先要摆正三大信息源的关系。教师、学生、教材是课堂中三大信息源。对学生来说,教师教材是信息源,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信息,学习教材,并把信息处理情况反馈给教师;对教师来说,教材和学生是信息源,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从事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师调整教学程序的依据。教材(文字)是人类超地域、超时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第二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凭据,师生都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并把信息反馈给对方。在教学过程中,弄清三大信息源的地位、作用与相互关系,摆正它们的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与组织者,他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和计划,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他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接受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信息活动必须围绕它展开,必须保证它的中心位置。摆正了三个信息源的关系,就为优化信息结构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优化信息结构、还要正确处理信息,及时反馈信息。反馈原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理。认知活动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同信息反馈连在一起的,课堂上的师生活动实际上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信息获取、处理输出的流动过程。有了教师发出的信息,才有学生的读书、思考、讨论……并把信息处理情况反馈给教师;教师对反馈过来的信息加以处理,掌握教学的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再生教学信息,传播给学生,以实现教学目标。事实上,课堂上的信息反馈是复杂的,除师生间的相互即时反馈外,还有学生群体间的相互反馈,学生个体的自我反馈等,形成课堂教学中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向的反馈形式。把课堂教学组织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也正是这些信息的传播、反馈,调动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向着预定的目标前进。然而,师生之间的信息活动不是任意展开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包含引起、调整、控制三个因素,它反映了事物发展各个阶段彼此间有规律的、连结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师生间的信息活动亦是如此,既然课堂上的信息活动呈现多向性和复杂性,那么,教师就要善于驾驭和控制信息活动,采取适当导向措施,控制信息活动的方向与范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训练结构优化
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都把训练放在很突出的位置上,钱梦龙主张将教学过程变成组织得很的效率很高的训练过程。优化训练结构,首先,要有很强的训练意识,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讲的内容,还要考虑到练的内容和方式,在设计训练上下功夫。学生也懂得训练的作用,积极配合教师搞好每一项训练。其次,要抓准训练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练,真正做到练在根本上,练在关键处。同时注意训练容量适当,难易适度,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再次,要精心选择训练方式,周密安排训练步骤,提高训练质量,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智力,甚至在思想情操方面也在训练中得到陶冶。
总之,课堂教学结构是个整体,它的五个基本结构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因此,我们在研究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时候,不但要考虑每个结构的优化,而且要考虑到课堂教学系统中各个结构成分如何组成最佳结构,以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