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选择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都有赖于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所具有的特性。同时,也有赖于每种媒体的教育功能和在教学中的价值。其选择过程如下图2—1所示。
(一)教学内容和媒体的选择
特定教学内容本身的直观性和抽象性,是选择教学媒体的重要依据。如果教师是教学生评论一篇文章或一首诗,他就可以只使用口头的或书面的教学语言,讲一节课或分析一篇课文就够了。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一些实例并详细地经常地给予反馈。因为许多判断都是不明确的,学生只有看过许多实例和作许多尝试性的评论之后,才能养成对事物好坏的辨别力。
如果教学生做滴定法实验,由于这是高度形象化的内容,就应有直观演示或用电影、电视录像进行示范。因为这是一种精细的运动技能,又是动觉的。
在进行指导时,可以先手把手地教学生,以便确立这项工作的动觉或“动感”,重复地进行也是很必要的,然后教师进行示范或者边放录像边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用水做练习。
图2—1
又如对昆虫的种类的辨认或分类也是十分形象化的。这种工作的指导可以同时陈列多种不同昆虫的标本,突出那些区别于其他种昆虫的特性。在学生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讲解分类的原则和每一种昆虫的特征,最后用广泛多样的昆虫进行实习。
由此看来,研究对象的形象化性质是选择媒体手段的相当明显的原则。对于比较抽象的现象,比如数学的计算(像频率、波长的计算等)没有显而易见的形象化方式,如能恰当地使用一张图解或一部生动的影片,就可以大大有利于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二)学生特点和媒体的选择
在对媒体的教学效果研究中,一般都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主要凭视觉学习,一组主要凭听觉学习,这种分组具有一定的直观感染力。这种方法对选择教学手段的意义是引人注意的,并从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支持。但更为理想的应该是根据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对知识结构的需要来区分学生,根据学生的动机定势和学习方式等对学生分组,对媒体手段的选择更具有意义。这种方法就是运用赫尔曼·威特金关于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方式的概念。简单地说,场独立型的人在他研究问题的方法上更全面些,他依赖于问题的背景,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场依存型的人在解决问题方面比较喜欢得到别人的指导和支持。凯勒的适应个性的教学系统对场依存型的学生是比较理想的,这个系统不但有高度的结构,而且还有需要与他人接触的特性,符合这类型学生比较喜欢得到指导和人际相互作用的需要。场独立型的学生更善于对问题分析,比较喜欢单独工作,程序教学或者独立学习,可能对这类型学生更加有效。
讨论学生的这些特性以及教学内容的特性对于媒体手段的选择和教学设计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使用信息交流的概念,可以把教师比作演说家,一位知名的演说家他要使他的信息适合于听众和演讲的论题,一个好的教师也应该是这样,他也要把教学媒体的应用与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各个特性结合起来。
(三)最大价值律与媒体选择
价值分析是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优化分析方法。这里所说的价值是指“评价事物有益程度的尺度”。价值高说明有益程度高,效益大,好处多;价值低说明有益程度低,好处少。在价值分析中,价值的高低是以功能和付出的代价的比值来表示的,其公式如下:
价值=
其中,功能是指利用媒体后能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即学生通过媒体进行学习能获得多少知识和能力;要付出的代价包括制作媒体的经济成本、所用的时间及需要努力的程度等。
从价值分析的原理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进行媒体设计和选择时既不应单纯地追求降低成本,也不应片面地不顾成本追求高的功能,要以提高它的价值为目标。比如说幻灯片,是否都用彩色的呢?不一定。比如书本等材料上的表格或只需表现黑白物体,黑白片就能达到它的功能。这时我们就不应选择价格高的彩色片。再比如录像,如果只表现静止的物体,像医学中的舌苔诊断、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就没有必要用录像。因为表现形态结构时物体不需要运动,所以拍成彩色幻灯片就可以了,而且比录像价格低,功能高。
降低代价提高功能的途径。
功能不变,降低成本。
成本不变,提高功能。
成本略有提高,更大地提高功能。
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
各种媒体的成本(以高(H)、中(M)、低(L)表示)
静止画面 L
电 影 M-H(www.xing528.com)
电 视 M
录 音 L
程序教学 L-M
配音幻灯 L-M
CAI M-H
媒介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A.学习事实性信息。
B.学习辨别各类事物的能力。
C.掌握抽象概念、原理、法则。
D.学习解决问题程序步骤、方法的能力。
E.学习某种动作技巧。
各种媒体达到以上项目标的功能见下表
表2-10 各种媒体达到教学目标的功能
(四)共同经验律与媒体选择
根据教育传播理论,教学过程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入一种共同的传通过程。要想使这种传通更有效,则必须使传通双方的思想互相沟通,也就是要使双方有共同的认识基础,这种共同的认识基础被称为共同经验。如果双方没有共同的经验做基础,便不能实现有效的传通。例如,有一个美国的男青年和一个中国的女孩子交朋友,男青年要带女孩子外出旅游。当他去接女孩子的时候,到花店里买了一束鲜花,他选择了一束白菊花,这在美国是习以为常的事。但是他到了女孩子家以后,不但没把女孩子接走,反而被女孩子的爸爸轰了出来。为什么呢?问题出在这束白花上,美国男青年和女孩的爸爸在对白花的认识上没有共同的经验。美国男青年买白花是想表达纯真的爱情,并象征女孩子的洁白无瑕。而在女孩的爸爸看来,只有办丧事才拿白花。他想,你还没把我女儿娶走就来咀咒她死,所以把他轰出去了。双方没有共同经验,不能实现有效的传通,就难以产生共同的认识。在教学中也是如此。例如,没有见过秋天红叶的学生对杜牧《山行》中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就难于理解,无论教师如何描绘他们也难以产生感性认识。如果教师制作几张幻灯片或利用电影、电视把秋天枫林满山红遍的美景展示出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同的经验,学生就容易理解诗人的情感了。
这里共同经验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学情境中相互作用的共同经验,二是学习者彼此之间通过媒体来获得的共同经验。建立共同经验使一种经验为多数人所共有,不仅使传授双方能有效地进行思想交流,也有助于班级、小组进行共同学习。
(五)抽象层次原理与媒体选择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把媒体传递的知识信息按具体和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不同等级,说明在教学中媒体传递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的程度是不同的。媒体选择抽象层次原理是指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不同,利用媒体传递信息的层次也应不同,媒体所提供信息的具 知识水平而增减。见图2—2。
在每一个层次中都包含一部分具体经验和一部分抽象经验,具体部分是思维的线索和基础,抽象部分是具体事实的概括和总结。但是,这两部分的比例是依学生的水平而改变的,也就是要依学生水平而选择不同传递不同抽象程度的信息。
另外,即使是同一类媒体,它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同的抽象层次,它主要体现在媒体软件中所使用的数序符码、形状符码、模拟符码的比例与组合方式的区别。
图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