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工与机器之后,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第二章第三节关注的是竞争与垄断。
蒲鲁东在批判那些试图以竞赛取代竞争的人时,指出:“竞赛就是竞争本身。”这里的“竞赛”是指工业竞赛。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竞争是以追逐利润为目的的商业竞赛,而不是工业竞赛。工业竞赛在此条件下只不过是实现利润的工具而已。他说:“在现代各民族的经济生活中,甚至还有一些阶段,所有的人都患了一种不从事生产而专谋利润的狂热病。这种周期性的投机狂热,暴露出竞争竭力逃避工业竞赛的必然性的真正性质。”[1][2][3]竞争的存在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来决定的,而不是个人意志。马克思讽刺蒲鲁东认为竞争起源于减少生产费用的理论就好比是将血液循环的运动归结为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结果一般荒谬。马克思认为,正如蒲鲁东所说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的联合的确是建立在竞争之上。但竞争引发的贫困、道德败坏等现象也表明它是资产阶级社会关系及其原理和幻想的最具有分裂性和破坏性的因素。同时,随着新生产力即新社会的物质条件在它的刺激下急剧地形成,竞争对资产阶级关系所起的破坏作用将日益增大。马克思对此调侃道,如果竞争的坏处能够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走向灭亡,那么“至少在这一点上竞争的坏的一面也会有它的好处”[4]。
至于垄断,蒲鲁东认为,“垄断是竞争的必然结局”,“垄断是竞争的天然对立面”。对此,马克思指出,蒲鲁东所谈论的垄断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垄断,而只是具体针对资产阶级的垄断或者说现代垄断。在实现自由市场竞争之前,垄断就已经存在,只不过那时存在的是封建性垄断。正是为了打破封建性垄断,才出现了自由市场竞争。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应该说竞争是垄断的对立面,而非相反。而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以后,自由竞争必然将产生新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垄断或者说现代垄断。但是,在这里“现代垄断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反题,相反地,它是一个真正的合题”[5]。总之,在实际生活中,垄断与竞争是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之中,“垄断产生着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垄断者彼此竞争着,竞争者变成了垄断者。如果垄断者用局部的联合来限制彼此间的竞争,工人之间的竞争就要加剧;对某个国家的垄断者来说,无产者群众越增加,各国垄断者之间的竞争就越疯狂”[6]。所以,垄断与竞争的合题就是:“垄断只有不断投入竞争的斗争才能维持自己。”[7]
在本节的最后,马克思还谈到了税收问题。他指出,税收决不是像蒲鲁东说的那样是用以实现平等的手段,而是“为资产阶级保持统治地位提供了手段”[8]。比如消费税,“它在工业资本即靠直接剥削劳动来维持、再生产和不断扩大自己的持重而节俭的财富的手中,是对那些只知消费的封建贵族们的轻浮、逸乐和挥霍的财富进行剥削的一种手段”[9]。至于税收、贸易差额和信用等三个经济范畴,马克思认为在现实中根本不是如蒲鲁东所说是先后出现的。英国的资产阶级在威廉三世时期确立了自己的政治制度后,“立即建立了新的税收制度、公共信用和保护关税制度”[10]。马克思认为,在这一节的末尾附带对税收、贸易差额和信用做的概略的说明“已经足以使读者获得一个正确的观念”[11],所以包括税收、贸易差额、信用、共产主义以及人口等蒲鲁东所列的经济矛盾体系发展诸阶段将不再做专门批判。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25页。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2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2页。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5页。(www.xing528.com)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6页。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7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7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7页。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7页。
[1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8页。
[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版,第63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