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读《哲学的贫困》时,读者应始终记住这是一部论战性著作。对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的批判是贯穿于全书的主线,而马克思自身的哲学观点和政治经济学观点是在批判蒲鲁东的过程中得到表达的。这一点事实上从本书的命名就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蒲鲁东的著作是《贫困的哲学》而马克思则将蒲鲁东的书名颠倒过来,即《哲学的贫困》。蒲鲁东在自己的书中认为自己正是因为具备不凡的哲学素养才能在政治经济学上超越前人,而马克思为自己的书取名为《哲学的贫困》恰恰是在讽刺蒲鲁东在哲学方面的所知其实是贫乏的。就全书的结构而言,《哲学的贫困》由两章构成:第一章“科学的发现”和第二章“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第一章针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即价值理论,展开批判;第二章则针对蒲鲁东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即二律背反原则和唯心史观,展开批判。马克思在本书简短的“序言”中指出,“在法国,人家认为他(蒲鲁东)理应是一个拙劣的经济学家,因为他在那里以卓越的德国哲学家著称。在德国,人家却认为他理应是一个拙劣的哲学家,因为他在那里以最杰出的法国经济学家著称。我们是德国人同时又是经济学家,我们要反对这一双重错误”[1]。所以,马克思通过从政治经济学和哲学两个层面展开的批判,彻底向世人昭示蒲鲁东既不是“卓越的德国哲学家”,更不是“最杰出的法国经济学家”。
蒲鲁东在《贫困的哲学》中自命为构成价值的概念和与基于构成价值的价值规律的伟大发现者,而马克思将《哲学的贫困》的第一章取名为“科学的发现”实则又是对蒲鲁东的讽刺。第一章一共分为三节,分别为“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对立”、“构成价值或综合价值”、“价值比例规律的应用”。可以看到,这一章在论述的结构上完全与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第二章“论价值”相对应,充分体现出马克思写作《哲学的贫困》是以批判蒲鲁东为直接目标而非以系统化的表达自身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观点为主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