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年光华》:东方美学意境与艺术审美的相互依托

《流年光华》:东方美学意境与艺术审美的相互依托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意境”一词是典型东方美学衍生出的艺术风格。但两个字合在一起,“境”需要“意”作为审美依托,“意”需要“境”来具体呈现,二者就如形式与内容一样,相互独立却彼此相连。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造境”和“写境”,由此也提出了理想与写实二派。从剧本《非常日记》的景象来说,这是剧本的第一个阶段,呈现出的景象是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还有刚刚步入成年的稚嫩脸庞。

《流年光华》:东方美学意境与艺术审美的相互依托

意境”一词是典型东方美学衍生出的艺术风格。“情与景会,意与象通 。”单说“境”可以理解为镜像,是电影画面的呈现,“意”则是画面营造出的精神品味。但两个字合在一起,“境”需要“意”作为审美依托,“意”需要“境”来具体呈现,二者就如形式与内容一样,相互独立却彼此相连。“境”需传神,“意”需丰富,是情、意、理、趣、味等的结合[4]。“情与景会,意与象通。”景象是对情意二字的最好诠释,一部电影的美必须有景象来呈现;理即合理,在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固然潇洒,但合理的观念导向才能使得故事成立;趣指趣味,是电影观赏的基本的意义;“味”是韵味的简称,也是前几种要素综合起来的整体感受。中国青春电影不同主题呈现出来的景象各不相同,以梦想与迷茫为主题的青春电影画面清新,环境纯净,多以人物励志、阳光的精神风貌为价值引导。让受众感受到年轻人在面对成长过程中迎接挑战的勇气;以叛逆和抗争为主题的青春电影,景象纷乱,灯光昏暗,色调偏冷,在主人公情感爆发的过程中,视觉对比强烈,剪辑节奏加快,让受众对主人公的叛逆感同身受。

在《人间词话》中,将意境分为“造境”和“写境”,由此也提出了理想与写实二派。而剧本《非常日记》则是立足现实,怀揣理想。剧本《非常日记》从题目就确定了整部电影的基调:神秘、黑暗、内心挣扎。故事从林风入校的第一天开始,看到眼前从未接触过的陌生环境,他的内心充满了憧憬与好奇。从剧本《非常日记》的景象来说,这是剧本的第一个阶段,呈现出的景象是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还有刚刚步入成年的稚嫩脸庞。面对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所有人都充满了期待,林风和他的小伙伴们也是一样。充满好奇的心情随着对环境的熟悉渐渐回到常规状态。这时故事画面到了第二阶段,林风发现自己爱上了隔壁班的女孩儿林眠,在追寻爱情的过程中,林风总是在晚上行动,所以大多数画面交代的背景都是以冷色调为主。在第二个阶段中也会有故事辅线出现,辅线的出现大多发生在白天。并没有因此而打乱整体基调。第三个阶段也是故事的结尾,林风自我救赎的方式是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林眠对于他而言是另一个理想自我的表达,当这个完美的设想遭到破坏时,内心充满了愤懑,而唯一能够做到理想自我幻灭的方式就是本我的消失。等到本我消失,由他所延伸出来的理想自我也就随即烟消云散。所以第三个阶段选择在破晓,扑朔迷离的情感纠葛即将暴露在初升的阳光下。三个不同阶段除了时间背景设计的差异外,还分别有三种色彩的变化,第一阶段的代表是绿意盎然的常青树,代表年轻人鲜活的生命体征;第二阶段反复出现的是夜幕下的白色窗户,在非黑即白的夜晚,这一意象的出现表达着林风内心的苍茫和荒凉;第三阶段的代表是被抛撒在空中的红色纸币,从上一个阶段的无色到引人注目的、飞扬的红色,林风的内心对于爱情,对于生命的所有感悟都随着飞扬的纸币尘埃落定

在个人改编作品剧本《非常日记》中,有大量借助梦境来达到一种理想状态的描述,梦的出现是为弥补现实的不足,这种将现实和梦境融合在一起的手法象征着主人公林风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纠结境地。

【注释】

[1]西格蒙德·费罗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13:25.(www.xing528.com)

[2](美)罗伯特麦基 著,周铁东 译.故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8.

[3]闻玉智.也说悲喜剧.[J].剧作家,2007,(02):32-34.

[4]李厚基.漫谈电影的意境创造——电影美学初探[J].天津师大学报,1984(06):52-5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