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根据不同的主题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技巧,但总的来说着重表现在:色调对比、剪辑节奏和音乐元素的差异上。青春元素的介入交代了青春电影有别于其他电影类型的环境特征。“残酷青春”系列电影呈现出极致冷峻的冷色调,大量灰黑色的出现为影片营造出压抑、紧张、黑暗的氛围。同样一部影片,如若改变影片的整体的色调,就像改变音乐的旋律一样,偏离主题和氛围脱离必然会造成啼笑皆非而的结局。假如将《阳光灿烂的日子》大量暖黄色的色调改变为正常色,不说改变其复古回忆、现实梦境迷离的主题偏离,连最基本的观看欲望都会丧失,整部影片将变成青春回忆的简单堆砌,缺乏意境的“青春回忆”无法表达真实的情感,也不会勾起观者的情感共鸣。而这一主题的剪辑节奏紧凑,呈现出两种极端,一种是蒙太奇的拼贴,为了更多的交代环境因素,人物和时空转换频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在打群架的片段中,短短一分多钟的镜头连续切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当时的场景,有的是骑着自行车撞人,有的拿着砖去拍,还有拿拳头的、用脚踹的。这些镜头的组接加上以进行曲作为背景乐,整场打斗呈现出滑稽效果。另一种是长镜头的记录。2012年上映的钮承泽的《爱,love》运用12分钟的长镜头,画面悠长漂亮,由浅入深,串联几个不同的故事,最终所有的故事和内容电影才正式开始。
“追溯回忆”式的青春电影整体呈现复古的时空造型,最大程度的还原“当年、当时、当地”的场景,要求电影的色调偏暖色。《致我们逝去的青春》《乘风破浪》等这些影片在色调处理上都是尽力还原当时的场景,所有的场景都被蒙上温暖暧昧的黄色。所以,青春电影在色调的处理上依据不同的主题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氛围。
《失踪的女中学生》王佳写了人生的第一封情书,被母亲发现,两人大吵一架后,王佳离家出走。八十年代的阳光明媚而朦胧,影片整体的剪辑节奏很舒缓,没有快切镜头。将一个个长镜头放在一起为我们讲述了初中生王佳的成长经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恋上音乐学院的大学生,从此爱情的种子便在王佳心中生根,最初她想把这些分享给周围的人,但似乎并没有人关心这些。在上半段父亲几乎缺席,这才是导致女孩暗恋成熟男生的心理原因,也就是恋父情结的体现,直至父亲的回归,女孩才忘了暗恋的人。愤懑的王佳不明白自己的爱情为什么和想象中相距甚远,令她苦恼的初恋就在无人引导的状态下失败了,虽然在故事的最后王佳自己回到了家,但内心深处的迷茫却丝毫没有减少。(www.xing528.com)
音乐元素始终是青春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存在,从总体上讲,电影音乐需要融于电影的银屏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电影艺术的视听美感[5]。背景音乐可以引导受众的感情,在《毕业生》中,保罗·西蒙和阿特·加芬克尔演唱的歌曲《寂静之声》突出的表现了被异化的年轻主人公所作的充满困惑的探索。中国青春电影有许多影片都是围绕音乐梦来展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