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随着邮筒铁链声开始,背景音乐幽怨神秘,黑色铁链就像案发现场的凶器一样打破所有平静。这时画面一转,伴随着老邮差的忏悔旁白,小豆又将一个新的邮筒埋好。90年代,邮差是最为接近人们隐私的工作之一,是公共领域的信息收集和结转中心,尽管老邮差换成小邮差,偷看别人信件的事情仍没有改变。小豆在成为幸福区的邮递员后,渐渐与这个片区的居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不像老吴,面对拆信的欲望曾试图通过“集邮”的方式延缓过一阵子,小豆刚开始接手工作就拆开了信封。影片中共提到五次拆信的经历,第一次是姐夫悄俏关上门,与姐姐缠绵,小豆紧闭房门开始第一次“私生活”的窥视。第一封信是遭受家暴,婚内出轨的女人写给情人的信。小豆写恐吓信并私自盖上邮戳送给收件人,让情夫把所有通信交给自己。小豆如愿拿到这些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在灯下打量别人的故事。第二封信是陪酒女婉娟写给钱大夫的信,感谢钱大夫介绍的顾客并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小豆按照信上地点和时间来到诊所,他四处找寻婉娟,在那个信息滞后的年代,找人也要靠运气。小豆乔装自己牙疼,观察着诊所里的大夫和婉娟,大夫走过来,他摘下帽子,但被陌生人逼近且做贼心虚的小豆慌忙跳下椅子逃跑。第三次拆信是一封年轻夫妻的遗书,第二天小豆在收件人家门口碰到正准备出门的老两口,这位父亲向他询问儿子是否来信,小豆撒谎说没有,后来年轻夫妻撒手人寰。第四封信是一个男人写给婉娟的信,表达了自己对婉娟的思念,希望尽快见到她。这一次小豆谎称自己是钱医生介绍的顾客,去找婉娟,当小豆脱下帽子,他再一次选择逃避。第五封信是吸毒的同性恋人之间的信,小豆没有将信及时送出去。此后再也没收到吸毒少年的来信,便鬼使神差的按照信中地址去寻找。意外发现狂热的吸毒者,并向小豆描述着自己想象的生活,并告诉小豆他无法体会。晚上回到邮局遇到加班的女同事,两个寂寞的人在深夜彼此聊以安慰。小豆每次偷看别人的信后都想办法送回去不让别人知道。但是有一次,小豆不小心将信损坏,为了不使事情败露,小豆将信件销毁。但是难掩心中的躁动。
小豆通过干预别人的故事,操纵事态的发展,涉世越深就越难自拔,小豆从小心翼翼的拆信到损坏信件直接销毁的方式,改变了收寄双方的初衷,造成的误会和损失也许是致命的,但是小豆渐渐被放大的欲望再也无力控制。随着欲望的膨胀,小豆来自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不会得到安慰,而是以更强的参与破坏事态发展来弥补。小豆“离经叛道”的举止,不是偶然,姐姐的离开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小豆在寻求姐姐庇护未果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
小豆一直做着外线的工作,从没想过要接替他人的职位,甚至在已经得到上级命令的时候,他还没反应过来。这样的后知后觉,缺乏敏锐观察力的心智,让人同情。再到后来知道姐姐结婚将要离开自己和这个家时,小豆除了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外来的生活,小豆听从姐姐的规划和安排。
小豆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无论是偷拆信件被发现还是姐姐结婚后离开自己,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做法。与其向别人主动取暖,还不如为他人做嫁衣反哺自己。
小豆的父母,在小豆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他和姐姐生活在父母留下来的不大的阁楼中。姐夫的加入打破了这个家原本的平衡。每当姐姐、姐夫吃过晚饭将卧室门关上的时候,小豆心中的愤怒便油然而生。他的愤怒首先来自安全感的消失,姐姐的离开成为不可控的因素。因为姐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如果姐姐结婚,就会离开这个家。因为小豆从小是被姐姐抚养长大的,沉默寡言的小豆很少可以接触到其他女性。可以说姐姐是小豆对于异性的唯一标准和参照。当姐姐有意给小豆介绍女朋友时,小豆内心明白,如果自己有女朋友,姐姐就可以放心离开。直到姐姐结婚的当天,小豆还是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其二,小豆有一定程度的恋母情节。正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这一角色的威胁,才滋生了儿子对异性的所有看法都来自抚养他的姐姐。俄狄浦斯情节出现在主人公身上也合情合理。如果他是被父亲或者哥哥抚养长大,他的性格虽然不会出现恋母,但又因为“父亲”的直接干涉,变得粗鲁,呈现完全对立的状态。(www.xing528.com)
在电影中小豆并没有用太多的台词来展现其人物性格,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空镜头的出现。昏暗的阁楼,嘈杂的街道,始终灰蒙蒙的天,使影片充满雾霭,吹不散也带不走。沉默是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愤懑。电影中姐夫是一个面对生活始终聒噪的人物形象,他抱怨生活带给他的压力,嫌弃小豆这个拖油瓶,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他们在生活的苦海里挣扎,抱怨生活的不公。正是因为有这个角色的衬托才体现出小豆的沉默和压抑。主人公用沉默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人物孤傲的性格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抗。姐夫跟小豆几乎没有任何交流,而小豆对姐夫的态度也冷若冰霜,对待这个将姐姐从他身边带走的男人,小豆不可能原谅。
小豆的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现实遭遇让人深深的感受到生活的残酷,不禁为他们贴上“可怜人”的标签。在电影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写电影的结局,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跳出生活怪圈来抗击人生。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面对现实的压力和打击,一次次的对生活丧失信心,甘愿作生活的奴隶。这样逆来顺受的心态也让他们的生命备受煎熬。
《邮差》围绕隐私展开,隐私一定是咸湿的,《邮差》的整体基调都是湿冷的,甚至很多画面让人不寒而栗。在邮局原本属于公的区域发生了很多私的事情,比如和女同事的一夜情,而家本该是私人的地方却因为有陌生因素的加入而变成公共区域,小豆和姐夫处在天平两端,姐姐无论向那边倾斜,平衡都会被打破,而现实生活中,姐姐走向姐夫那边,小豆内心也彻底崩溃。对于公私问题上还体现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选择用哪一种方式对抗,如果小豆像老吴一样被警察带走,承认自己的错误,电影将彻底让人失望,每个人内心都有阴暗面,而这个灰色地带需要通过自我释放发泄出来,当生活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时总要找到突破口。在电影中小豆通过窥视公共领域的隐私来安抚自己孤独的灵魂。在电影中被时间遗忘的还有那个盖邮戳的女同事,白天她是工作的机器,到了晚上按奈不住的欲望便出现了,她跟小豆说,这么早回去干什么?他暗示小豆“上一次”她是和所长,极具挑逗的语言,她追求的并不是爱情,无非是为了排遣寂寞。孤独就像无所事事的傍晚,异常难熬。芥川龙之介的《孤独地狱》里说:“古时候的地下就有地狱了。但其中的孤独地狱,在山间旷野,树下空中,到处都可以突然出现。也就是说目前的这种境界,马上就会出现地狱般的苦难。”在电影中真实的反应了现实生活带给人们方方面面的压力。有家庭伦理问题的:姐弟关系,自杀的年轻夫妻和父母的亲情。爱情问题上:有婚外情,姐弟恋乃至同性恋。法制问题上有医生和妓女的关系,妓女和嫖客的关系。政治问题上涉及领导和女职员的权力关系。除了质疑批判的立场,导演对90年代初弥漫的伤感和迷惘的表达,非常隐讳,比弟弟对姐姐的感情埋得更深。
电影中在姐姐和姐夫商量搬家的事,姐姐说小豆是我一手带大的,怕小豆照顾不好自己,不愿搬走。这时画面被门框挡住顶部,只留了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将两人面对的生活压抑充斥在昏暗拥挤的狭小空间。小豆和姐姐在一起吃饭这场戏层次丰富,第一层,二人开心的回忆过去的事情,画面和谐温暖。表现出姐姐对小豆近乎母亲的关爱,正是因为姐姐的这份有限制的爱,让小豆更难成长。第二层是姐姐给小豆买了一顶帽子,在此之后小豆始终都带着那顶帽子,帽子代表安全的界限,脱下帽子会让小豆无法面对接近他的人。第三层姐姐给小豆介绍女朋友,姐姐觉得小豆不爱说话,找不到女朋友,小豆离开饭桌去自己的房子抽烟。镜头中小豆被饭桌、门框包围,积压的画面与姐夫和姐姐对话的镜头相似,都是强烈的压抑。电影用纪实的手法拍出相依为命的姐弟俩被生活压迫的无力感,最终昏暗的街道,姐姐冷峻的目光凝视着正在安装邮筒的弟弟,直到他在视线中消失,视线越来越开阔,最终只剩下清冷的街道。影片的最后在死气沉沉的雪地中,脚手架的铁链声格外刺耳,小豆正将一个新的邮筒安装在地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