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羔羊》根据托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改编,是首部获得奥斯卡的惊悚电影。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吸引观众,是因为除了我们被导演剥洋葱般不断推进的故事吸引外,当然还存在猎异与好奇心。童年阴影或者家暴是形成扭曲人格的重要因素,我们是否想过,这种扭曲人格原本就是存在的,存在于我们根深蒂固的基因中。我们把一个人异于常人的行为归结于外界对他的刺激,因为我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我们单纯美好的愿望,有的人从生下来就注定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但是也许看似最正常的人也潜藏着某种野蛮的本质,这种本质是不会彻底消除的,直到合适的机会,你的潜在人格就会出现,我们不需要遏制潜在人格的出现,当潜在人格出现时,你也无力反抗。各个人格相互厮杀,最终胜利的才能获取你的精神和肉体。而胜利的人格往往是隐藏最深,最懂得野蛮征服的。这就延伸出一个问题,我们时时刻刻在用道德、规矩来绑架我们的人格,但等到你的潜在人格不愿意再伪装下去,压抑太久的人格褪去所有伪装,你就会成为这个社会的危害。也许人之初性本恶,家庭社会的爱教化我们要与人为善,这让我们褪去野蛮动物的本性。就个体而言,人生在世你要做的就是修身养性,离野蛮越来越远。
影片从史达琳的训练开始,故事开始交代主人公史达琳的人物背景,健康硬朗的身躯,每一个动作都迅速到位,史达琳性格中坚毅的部分来自于此。史达琳被教员唤回,准备去上司的办公室,她走进电梯,电梯里只有她一个女性,身边的男生穿着红色的队服,身形威猛,与之相较史达琳便被衬托的娇小无比。这样带有对比色彩的画面几次出现在电影中,在FBI训练营中,史达琳的每一次出场都伴有男性异样的眼光,史达琳是所有搏击场上唯一拿着护具的女生,全场的男生为这个处处拔尖的优等生投来鄙夷的目光,再到后来史达琳去办案,一屋子的男警察,当接管的警察开始描述被害女性的案发过程时,上司提醒他不要在女同事面前提及此类话题。所有人都认为史达琳作为一个实习女警察接手了原本应该是男警察干的工作,但是在史达琳看来警察除了工作性质的差别外,性别不应成为区分的理由。
史达琳来到FBI行为科学小组的办公室,上司克劳福德告诉她有一个问卷调查希望史达琳可以去完成,被访对象是一个精神学专家,也是一个食人狂魔,叫汉尼拔。上司还说汉尼拔应该不会配合你的工作,就当去磨炼了。但这一切都是克劳福德打算好的,史达琳作为一名女性,还是一位漂亮的女性,再加上学生身份,汉尼拔对警察的戒备心会小很多。监狱长一边介绍汉尼拔的情况,并借机调戏史达琳,夸赞她的美貌。史达琳告诉监狱长也许汉尼拔不希望看到她,监狱长质问她:“你早说我就不会带你来这里。”史达琳回答到:“那样的话我就错过了与你同行的乐趣。”多么漂亮的回答,让监狱长保全面子,自己也摆脱尴尬。来到监狱的史达琳并没有直接朝汉尼拔的房间走去,而是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导演以主角视角360度展现了监狱的环境,监狱看守提醒她靠右侧走,汉尼拔在最里间的牢房里,史达琳经过每一间牢房,每个人形色怪异可怕,但是当史达琳看到儒雅的汉尼拔出现在她面前,很绅士地与她打招呼,史达琳和观众一样不相信眼前这个风度翩翩的正人君子却是一个食人狂魔。汉尼拔看过史达琳的证件请她落座,汉尼拔聪明绝顶,又善观察,作为一名精神学专家,汉尼拔开始对史达琳进行分析,甚至主动提起野牛比尔。汉尼拔说史达琳拿着高级皮包却穿着廉价的鞋子,判断她来自一个并不富有的家庭。原本以为第一次谈话在史达琳的节节败退下就这样结束了,当史达琳准备离开时,其他牢房里的犯人将精液投在史达琳的脸上,面对这样的羞辱,汉尼拔呼喊史达琳回来,告诉她自己不喜欢没有礼貌的人。汉尼拔是一个高度理智、儒雅的绅士,他喜欢史达琳的自律和礼貌,欣赏她的礼貌和坚毅,还有那颗敏感的心。所以汉尼拔决定帮助史达琳,但前提条件是史达琳帮自己做一些事情。在冲出监狱的那一刻坚强的史达琳忍不住低声哭泣,刚才汉尼拔对她的分析让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母亲早逝,父亲是一名警察,在追逃嫌疑犯的过程中被坏人打死,自己则和姨妈一家生活在一起,当地有一个饲养羊群的牧场,在那里史达琳只待了两个月就离开了。因为在一个清晨史达琳看到宰杀的羊羔,她想去打开栅栏解救所有的羊,但是所有羊都不知所以的站在原地哀嚎,她抱起其中一只羊羔开始逃跑,然后被警车带回来,史达琳被牧场主送到福利院。从此羊羔的惨叫声一直出现在史达琳的梦中,史达琳相信也许她拯救了受害者,梦中羔羊的哀嚎就会消失。原地打转只会哀嚎的羔羊就如处在困境中的人一样,往前迈一步就是救世主的天堂,但大多数人在痛苦中丧失了自我,就算有人救你,也无心自救。
汉尼拔告诉史达琳,野牛比尔是自己患者的同性爱人,汉尼拔见过他一次。根据汉尼拔的提示,史达琳来到墨菲女士租住的仓库,史达琳猜到这个仓库的雇主就是汉尼拔本人,她在仓库中发现了汉尼拔口中所说的患者的尸体。她再一次来到监狱,汉尼拔说,因为错过三次约会,野牛比尔将伴侣残忍杀害,汉尼拔说我能帮你抓住比尔,但是要求换一间有窗户有水的牢房来荒度余生。
野牛比尔的第一个镜头是他正在窥视目标受害人的眼睛,这很符合人物设定,喜欢窥视,有欲望,想占有的动机。比尔伪装成残疾人得到女孩帮助,然后将她击晕后带走。后来女孩的尸体在河边被人发现,尸体上的皮肤被割走,女孩是被枪杀后残害的。比尔再一次出现,伴随着一个女人的求救声,赤身裸体的在缝纫机前正在制作衣服,这一次失踪的是议员的女儿,史达琳看到新闻再次去找汉尼拔,汉尼拔告诉史达琳,野牛比尔在受害者口中放一只蚕蛹是因为自己也想成为蚕蛹,可以完成华丽的转变。比尔并非天生的罪犯,因为从小被虐待所以造成扭曲的性格,比尔自认为自己是有变性倾向的,但实则不然。因为监狱长偷偷听到他们的谈话将信息直接告诉给议员,汉尼拔被送往其他监狱,汉尼拔告诉议员,野牛比尔的姓名和特征,但是汉尼拔在说谎,汉尼拔被转移到其他监狱。汉尼拔提醒史达琳野牛比尔很贪婪,想要拥有眼前看到的东西,这一提醒让史达琳明白也许野牛比尔就在受害人附近,史达琳来到之前受害者家,发现受害者喜欢裁缝,当史达琳在受害者家中拆开八音盒,发现受害者的隐私照片,以及衣橱中挂着的衣服上有两个左右对称的菱形图案和受害者背上被取走的皮肤形状一样时,就急忙找来受害者的好友,沿着好友提供的线索来到立普曼太太的家,两人都为立普曼太太的裁缝店工作过。史达琳只身一人来到立普曼太太家,来开门的正是野牛比尔,刚开始他拒绝开门,但是当史达琳提到之前受害者的姓名时,野牛比尔改变了心意,邀请她进屋。发现端倪的史达琳拔枪警告,野牛比尔逃到地下室。史达琳一路跟随来到地下室,安抚受害者告诉她其他警察随后就到,自己就去追捕罪犯,经过一番较量,史达琳成功将罪犯射杀。与此同时负责看守汉尼拔的警员被汉尼拔杀害,汉尼拔将自己的脸划伤,穿上警察的衣服被送往医院救治,途中逃走。汉尼拔就这样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逃离了监狱。至此野牛比尔消失,但一个新的人间魔鬼却逍遥法外。(www.xing528.com)
影片中史达林看似是一个正义勇敢和公共意识的代表,但是她为什么会出现羔羊哀嚎的梦魇?这是她对抗潜在人格的一种形式,她的认知告诉她,如果她能够抓到野牛比尔,那些如羔羊般的受害女性就能够安息,如果在故事中议员的女儿也被残害,谁能保证史达琳在汉尼拔的蚕食下可以规避自己的人格不被破坏。汉尼拔也试图在史达琳身上获取更多有关一个拥有不幸童年的生活经历,去解剖史达琳的人格。史达琳接受了父母迫不得已的“抛弃”,甚至目睹了羊羔被杀后日日梦魇的困扰还可以保持天性善良。上司之所以派史达琳去执行此项任务,也正是因为她在残酷的成长环境中锻炼出的坚韧品格,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史达琳是不会被轻易打败的。史达琳面对汉尼拔对自己的嘲讽和剖析,一丝不挂赤裸裸的站在汉尼拔面前,还要佯装有勇气和他交流,她所表现出来的从容令人震惊。她有着成熟、理智的心态,这是内心强烈渴望的人才会拥有的力量。
《沉默的羔羊》是一部古典风格电影的典范,故事的情节层层推进,始终围绕核心人物展开,结局也十分明朗。叙事发生如果缺少自觉性和偶然性,会让人感觉到造作,成为雨夜逃生必摔倒的老掉牙情节。恰当处理“意外的必然性”才能将故事表达得自然而然。电影中的一些细节令人讶异,还记得汉尼拔第一次和史达琳见面时,曾把他监狱墙上的画说是佛罗伦萨“从贝尔维德勒望出去的杜奥莫”。而后来史达琳发现野牛比尔就住在俄亥俄州的贝尔维德勒。汉尼拔在第一次见面时就把野牛比尔的地址告诉了她。
电影以实习女警察的角度讲述关于侦破变态杀人狂野牛比尔的故事,因为史达琳作为警察她的行为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时的摄像机代表一种客观的视点。但在特定的场景中,比如故事的结尾,史达琳之所以拼命破案,是因为她要挽救自己的灵魂。故事的叙事视角变成关于角色本身打破噩梦中羔羊哀嚎困境的目的性行为。摄像机重新创造了新的视点,这时的史达琳则变成了主观的行为视点。也就是说同一部作品中会出现两种或多种视点。史达琳拼命破案的目的到底是挽救议员之女?还是拯救自己昔日不堪的灵魂?这位议员在电视上播放视频时一再强调女儿的名字,她的目的是想告诉歹徒,千万记得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你的材料和玩具。这样的心理暗示对于一个无助的母亲来说是十分恰当的。如果史达琳没有童年不幸的遭遇,没有听到哀嚎的羔羊,她是否还有勇气拼尽全力去救人?这起案件或许就不会告破。受害者被看作是自己童年没能拯救的羔羊,她的内心强烈渴望弥补当时无能为力的落魄,乞求达到心灵的安抚。
目前为止托马斯·哈里斯的汉尼拔系列都被拍成电影,这部作品是汉尼拔系列的第二部。相较于小说的生动刻画,电影语言似乎并没有将所有你能想象到的细节和环境、人物内心的刻画表现出来,其实这就是电影和文字的差别。文字教会人们用感官世界所获取的所有认知来塑造小说中的细节,而电影追求的是去刺激你的感官,形成新的期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