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充人口多样性:少数民族比例增加

南充人口多样性:少数民族比例增加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安定,加之推行新法接生,婴儿成活率提高,人口增长较快。全年出生人口6.69万人,死亡人口3.85万人。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有回、土家、苗、壮、彝等少数民族49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29%。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人口流动频繁,前来南充经商、求学、工作生活的少数民族日益增加,常年约在3000人以上,阆中市有两所民族小学,阆中市博树回族乡是南充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南充人口多样性:少数民族比例增加

【人口】新石器时代南充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华阳国志·巴志》载:“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賨民是生活在南充最古老的土著民族。除賨人外,还聚居着彭人、濮人,统称巴人。历史上,南充先后出现过6次人口大迁徙,先后从陕西、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安徽、福建、浙江等省移民到南充入籍,南充城乡人口增长较快。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难民陆续流入南充,城内人口有较大增长。1949年12月,南充总人口377.20万人。

1950年以后,部分解放军官兵在南充就地转业,一批南下干部在南充定居工作。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安定,加之推行新法接生,婴儿成活率提高,人口增长较快。1957年12月,南充总人口达460.99万人,为南充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1959—1961年,人口出生率锐减、死亡率骤增,连续4年人口下降,1961年总人口为415.01万人,是南充人口增长的低谷期。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南充人口下降的不正常状态迅速改变,加之“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口生育未得到有效控制,1975年底,南充总人口已达610.21万人,年均增长2.79%,这是南充第二次人口增长高峰期。从1976年起,控制人口增长,南充人口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平缓期。1976—199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从9.7‰降至3.36‰。1998年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2‰以下,2001年仅有0.22‰。2003年,全市总人口717.73万人,年均增长0.58%,人口进入平稳、低增长时期。

2019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723.71万人,比上年减少4.54万人。其中,男性377.80万人,女性345.90万人;城镇人口210.76万人,乡村人口512.9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69万人,死亡人口3.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7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8。年末常住人口643.5万人,城镇化率49.72%,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撰稿:市统计局年鉴编写组)(www.xing528.com)

【民族】清代,南充境内以汉族为主,其他民族的人数极少。清顺治元年(1644年),部分回民自陕西随李自成部入阆中,此后又有零星回民陆续从陕、甘来阆中,定居于城内蟠龙街(今阆中市礼拜寺街)。顺治、康熙年间,又有部分回民从湖、广迁来南充,定居于城内史家院(今顺庆区人民南路清真寺周围)和阆中博树回族乡。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南充地区有回、蒙古、藏、彝等23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0.07%(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5.67%)。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有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等少数民族48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0.18%(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6.26%)。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有回、土家、苗、壮、彝等少数民族49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29%(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9.8%)。

全市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常住人口为20702人,主要分布在顺庆区和阆中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人口流动频繁,前来南充经商、求学、工作生活的少数民族日益增加,常年约在3000人以上,阆中市有两所民族小学,阆中市博树回族乡是南充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撰稿:何丽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