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境外疫情仍在蔓延,输入性风险依然较大,疫情防控工作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受疫情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9亿元,增长-1.5%,虽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五位,但自我市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1月至4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增速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增速居全省第四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增速居全省第三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六位。总体来看,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稳在全省“一方阵”,但大幅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压力增大。面对困难、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形势,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必胜信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把“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作为工作着力点,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开放年、产业年、项目年”行动,坚决打好“九场战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打造双城经济圈次极核”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和不确定性,根据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走势特点以及面临的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新机遇,结合当前经济运行逐步复苏回暖的态势,我们提出: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5%左右,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稳在全省“一方阵”,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
坚决筑牢疫情防线。慎终如始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动态完善防控策略和举措,决不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继续严格执行入境人员“一全三到位”等防控措施,确保无缝衔接和闭环管理;强化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返)南人员及货物的排查管控和检疫检测,有效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做好国家防疫健康码使用的管理,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监测,切实抓好学校、医疗机构、特殊监管场所等人员密集单位的防控工作,严防聚集性疫情风险。加强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质量。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引导广大市民做好个人防护。
多措并举稳产稳企。继续落实好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减租减息减税减费减支”,加大金融、财税等支持力度,切实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深入开展“结对蹲点帮企业”“线上线下送服务”等活动,一业一案、一企一策指导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全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协同复工达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压减一般性支出12%以上,“三公”经费3%以上,把更多资金用于帮扶市场主体恢复生产、健康发展。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精准对接国省重点投向,扎实做好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编报争取工作,谋划推进一批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交通水利、公共卫生等重大工程项目;建立健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机制,推动一批项目即开工、快建设、早达效。大力实施收入保障计划和消费提升行动,采取针对性措施让订单多起来、市场活起来,帮扶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物流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稳回升;积极推动“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等融合式跨界业态发展,多角度释放社会消费需求,全方位促进市场挖潜回补。
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突出就业优先,健全就业促进机制,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以上。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面落实阶段性减免、缓缴社保费等政策,增强企业创造能力和稳定就业岗位能力。扎实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大力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积极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多渠道灵活就业,开发一批临时性、过渡性、就近就地的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10万人以上。
(二)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小康短板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两不愁三保障”、中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巡视巡察反馈等问题整改,紧盯教育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重点领域对标补短,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突出抓好产业和就业扶贫,拓宽消费扶贫渠道,加大脱贫奔康产业园管护力度,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着力防范化解扶贫小额信贷等风险隐患。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认真抓好贫困动态监测预警和帮扶,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脱贫成效、提升脱贫质量,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全面加强中省系列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确保按期销号。开展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治,大力实施减排、抑尘、“三禁”等专项行动,力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深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切实抓好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项目,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扎实推进农村面源污染、固废非法倾倒(转移)等专项治理,完成蓬安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区建设。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落实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1+8”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县级“三保”预算编制事前审核机制,开展防范化解基层国库运行风险两年行动,促进债务风险进一步下降。严密防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加强企业信用违约、债券到期兑付等风险点防控,深化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全面推行“三个一”价格管理机制,深化房企销售信用管理,加大“风险楼盘”整治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深化对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全面夯实融入基础。密切跟踪国省“十四五”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编制动向,科学编制南充“十四五”规划和融入双城经济圈发展规划,积极做好国家规划定位争取工作。统筹抓好161项重点任务,推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公共服务、营商环境等全面对接,确保成南干支联动、融渝配套发展取得新成效。建立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库,大力推进项目前期和对上争取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全力争取设立省级新区,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战略性项目,努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发展新支撑。
提升开放平台优势。大力推进四川自贸区南充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积极创造自贸区改革南充经验,增创新一轮对外开放竞争优势。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确保年内封关运营。着力提升公共保税仓运营水平,推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高坪机场航空口岸申建前期工作。积极发展公铁集疏、多式联运,加快建设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南充组货基地。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全国通关一体化改革,支持嘉陵工业园区纺织产品、高坪航空港工业园区机电产品两个出口基地建设。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加强与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等重点区域对接交流,精心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推介活动,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220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730亿元以上。联动成渝开展协同招商,探索共建成南(渝南)协作发展产业园,积极参与中新(重庆)战略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吸引更多大企业、大项目落户南充。发挥全球南商总会及各类商会作用,引导更多南充籍乡友返乡创业。做好外事、对台、港澳和侨务工作,努力拓展外商投资渠道。
(四)培育壮大实体经济,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开工建设联盛新材料、弘达药业、四川禾本等项目,确保吉利二期、华讯方舟、富安娜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充分利用四川能投PTA产能发展下游产业,推动汽车汽配、油气化工、丝纺服装和“五大百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突破900亿元、450亿元、585亿元、420亿元。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吉利、三环、六合等企业加强技术、加速和产品迭代,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力争在主城区实现规模商用。探索开展园区规上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出清。
大力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加快构建“4+5”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打造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贸会展等做强做优,力争现代物流产业产值增长17.5%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0%以上,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提质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增加医疗康养、教育培训、家政服务、健身休闲等服务消费供给,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持续擦亮“五张文旅名片”,扎实推进文旅项目“双百亿行动”,支持仪陇争创天府旅游名县、蓬安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力争全市文旅产业产值突破千亿。深入实施“百企升规”行动,新增限上商贸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100家以上。
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优化升级。加快培育“35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创建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力争现代农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着力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做响“好充食”区域公用品牌,新增有机农产品基地3万亩以上,力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30家以上。开工建设华儿湾水库、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完成升钟灌区二期、金鸡沟水库枢纽工程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29万亩以上。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重要农畜产品稳产保供,全年新(改、扩)建粮油基地7万亩以上,出栏生猪520万头以上。
(五)加大项目攻坚力度,努力提升投资规模效益
扎实抓好城市建设项目。实施重大项目192个,完成年度投资563亿元以上。大力实施缤纷水岸二期、东湖公园等项目,统筹抓好滨江大道延长线、西河南路、鹤鸣路、耀目路等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加快建设“双子塔”、燕儿窝中央商务区等地标项目,全力推进将军路嘉陵江大桥、南充国际会展中心、川东北金融中心二期等项目。高标准抓好阆中七江新区、蓬安锦屏新区等新城新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扎实抓好交通枢纽项目。实施重大项目60个,完成年度投资169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建设,确保成南达万高铁年内开工。大力推进南充过境、南潼高速公路和顺蓬营一级公路建设,确保G318线高坪城区过境段等一批国省干道建成通车。扎实推进南部嘉陵江三桥和蓬安嘉陵江三桥建设,确保李渡嘉陵江大桥竣工投用。启动实施高坪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阆中机场。着力打造嘉陵江高等级航道,协调各方加快推进利泽航电枢纽建设,进一步提升通航能力。
扎实抓好教科文卫项目。实施重大项目40个,完成年度投资206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南充大学城建设,确保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南高北部新城校区、仪陇中学新政分校等项目按进度建成投用。大力实施南充双创中心、三环电子研究院、“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等项目,确保南充高新孵化园二期等项目投入运营。开工建设蓬安县体育中心等项目,精心实施智慧南充融媒体中心、落下闳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等项目。加快市中心医院江东院区、川北医学院嘉陵国际医院、仪陇医疗中心建设和南部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确保顺庆妇孺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www.xing528.com)
扎实抓好旅游三产项目。实施重大项目150个,完成年度投资739亿元以上。大力推进“1+4+10+N”景区景点建设,加快实施文化特色小镇、天宫特色旅游小镇、嘉陵天乐谷景区、营山芙蓉水镇等项目,持续提升阆中古城、朱德故里、罗瑞卿故居、升钟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品质,力争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开工建设清泉坝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加快建设顺庆西巷文化商业街、营山仁和国际广场等商业步行街区,积极培育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区。
扎实抓好产业园区项目。实施重大项目56个,完成年度投资165亿元以上。加快建设阆中厨卫器具产业园、嘉武东西协作产业园、南部东西部扶贫工业园、西充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确保营山固废循环经济产业园竣工投用。大力推动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争创国家农高区。加快推进南充经开区转型发展,高标准打造千亿级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经开区。继续健全南充现代物流园功能配套和加大产业引入力度,进一步擦亮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金字”招牌。
扎实抓好“100件大事”。坚持以“100件大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市本级24个支撑项目完成投资59.4亿元以上,9县(市、区)193个支撑项目完成投资976.3亿元以上。认真落实“六个一”调度机制,推动形成更多工作量、投资量、实物量。及时梳理研判资金、用地、审批等方面的难题,分类分项形成清单,分级分层限时解决。刚性执行“月核查月挂牌、季拉练季测评、年清账年考核”考评机制,严格监督关键部门、重点项目、重要节点,确保达目标、达进度、达成效。
(六)扎实推进改革创新,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着力提升市属国企经营管理水平;探索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统筹抓好财税金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等重点改革工作,扎实抓好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等工作。开展“一县(市、区)一项”重大自主改革项目,继续实施城乡“五个一体化”改革,启动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微改革”项目,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持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深入推进全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大力实施“三奔计划”,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800户,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突破40家,科技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政策,实施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0项以上。持续扩大“嘉英荟”双创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才在南充创成业、创好业。
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着力破除各类歧视性限制和隐形障碍,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商(协)会制度,及时兑现各项民营经济扶持政策,开展民营企业评议政府和政策落实第三方评估。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继续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力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突破30万户。
(七)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更好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编制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抓好城市交通、绿地系统、市政管网等专项规划编制。抢抓国家加快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重大机遇,大力实施缓堵保畅、雨污分流、排水管网改造等项目,抓好城市停车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配套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慢行绿道等建设,集中实施一批背街小巷“微改造”项目,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着力整治行车堵、停车难、秩序乱等“城市病”问题,让城市运行更有序、环境更宜居。持续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深化“百镇建设行动”,抓好一批国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创建。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
持续做强县域经济实力。深入实施“一主一副、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推动顺高嘉同城发展、南西蓬一体发展、阆南仪协作发展、营山县融渝发展,鼓励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和进步县。在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按照各县(市、区)发展定位,统筹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项目布局。全面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各项政策,强化资源共享、产业配套、要素互补,努力在全省县域经济格局中提级升位。探索开展“小县优城”创建试点,积极推进县域副中心建设。
大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十大工程”和30个重点项目。新(改)建农村公路1700公里以上,实施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力争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5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接续实施“六化”工程,加快农村“五网”提档升级,建设一批“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力争创建一批“四川最美古村落”。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释放绿色发展红利
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积极推动嘉陵江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嘉陵江(南充段)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支持仪陇、蓬安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扎实抓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确保全年完成营造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2%。
切实强化自然资源管理。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好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低效土地的清理处置。持续推进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工作。全面落实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全域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严格落实能源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强化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
推动绿色生产低碳生活。加快建设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产业,促进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深入实施“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工程,引导企业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力争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4000辆。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深化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等示范点创建。
(九)强化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按照“199”基层治理部署,加快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完善乡镇运行和工作机制。巩固拓展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成果,进一步提高村级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城市“完整社区”试点,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造宜居的社区空间环境。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认真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持续增强应急管理能力。扎实推进应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应急机构规范化和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快构建平战结合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认真开展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抓好地灾、洪涝等自然灾害防治,做好气象服务,运用现代科技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实行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开展食品“双安双创”行动,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底线。
深入推进平安南充建设。扎实开展“五整治、五防范”专项工作,切实做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大力推进扫黑除恶、反恐防暴、反邪教、禁毒防艾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建成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城市。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和处置能力,坚决维护全市社会大局安定稳定。
(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全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继续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抓好30件民生实事,确保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比重稳定在65%以上,全力促进“有感发展”。加快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等民生项目,确保营山县嘉陵江引水工程等项目投入运营。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新三年计划。落实好高职院校、技工院校扩招专项计划。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健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工作。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大力实施教育发展“四大行动”,实施新(改、扩)建中小学校项目212个,新建公立幼儿园29所,切实办好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积极推动驻市高校高水平发展,统筹抓好党校分类建设工作。深入实施“健康南充”行动,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修订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扎实抓好一批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大力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强化医卫专业人才引育,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医疗、医保、医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就医使用“一卡通”“扫码办”;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创作,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筹办好嘉陵江合唱艺术节等文体活动。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工程”,加快补齐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社会保险应保尽保。加强对残疾人、受灾群众、农村“三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帮助,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建成保障住房145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3万套以上、农村土坯房改造9.9万户,努力让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