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滨
铁军纪念园建园已10年了,看到纪念园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我心里很是欣慰。毕竟,我们为新四军老同志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且实实在在的事情。
当年我曾想,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父辈大都相继作古。健在的老同志也都年届耄耋,步履蹒跚,疾病缠身。身为晚辈,我们除了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他们的奉献牺牲精神外,还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古人云,叶落归根,入土为安。许多老前辈尽管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有一席之地,但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骨灰盒都是放在架子上或是嵌在墙上的格子里。还因为一些限制,夫妻不能一同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内。所以,为老人们寻找一处栖身之地,便成了许多二代会员的共同心声与愿望。
一师分会的会员们欲在怀柔九公山筹建新四军陵园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作为积极拥护和支持者,我们一干人在管新凯大哥的带领下。先后几次进行实地考察,多次召开会议论证此事的可行性,反复商讨实施方案,拟定规划,就施工、墓地规格、价格、墓碑款式,以及管理方式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特别是敢于打破官本位的束缚,即不论老同志们职务的高低,级别的差异,参加革命时间的早晚,都应一视同仁。统一墓地,统一墓碑,统一布局,不要在他们去世后还人为地划分三六九等。这种理念得到了发起者的一致认同。回想起铁军纪念园在这10年里,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和较高的知名度,我想,这恐怕与取消官本位,实行官兵一致,“三个统一”不无关系吧。
老人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们没有更多的奢望,只是他们临终的嘱托:“不要忘记我们”的话语时时会在耳边响起。我们知道:我们的国家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英雄,不能没有楷模,不能没有信仰与追求。我们的父辈——新四军老战士们,他们是新中国的开创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栋梁。我们绝不能忘记他们为解放中国劳苦大众的初心,不能忘记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一年一度在铁军纪念园开展的纪念活动,不但是一种从心底里对革命前辈的追思与缅怀,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对“铁军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在纪念园施工过程中,我们曾多次亲临施工现场。目睹那一排排松墙中,一块块深红色的墓碑,整齐划一地竖在那里。我感到仿佛是一位位老战士的头像,俯视着他们流血牺牲打下来的江山,又像是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惬意地与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在。
纪念园已走过10年的风雨历程,当时的筹备组经历了有人举报、上级检查、变通应对、据理力争、疏理调整等一系列的挫折和磨难。最终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大家的拼搏努力下,才有了铁军纪念园今日的壮观,且我们有理由相信,铁军纪念园前景远大,会越办越好。(www.xing528.com)
左:李湘滨
回想几次公祭活动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因为到了公祭日那天,我清晨5点多就从家中出发,到约定地点带上车,会同邀请来的北京阳光军乐团演奏员们一起到纪念园参加公祭活动。他们身着洁白整齐的演出服、胸前飘着金黄色的穗带,用一件件精美的乐器,演奏出雄壮威武的《新四军军歌》,婉约悲壮的《献花曲》,清脆的小号划破了寂静的山谷,浑厚的圆号飘荡在绿色的山林间,给公祭活动现场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猛烈撞击。平添了一份庄严、凝重而又肃穆的气氛,使每一位身临其境的人产生震撼和共鸣。尤其是当人们在低垂哀婉的乐曲中,手持黄白菊花,迈着坚实而沉重的脚步,拾阶而上,向英烈献花时,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每一次都是一堂生动的心灵洗礼。
军乐团的演奏员们在公祭活动现场气氛的感染下,他们认真演奏每一首曲目,不停顿地将所有曲子一气呵成演奏完毕,坚持到活动的最后。他们的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所有在场的人们。军乐团的同志们深有感触地对我说,“这是我们演奏时间最长、最劳累的一天,也是我们参加的最有意义的活动。”
我常想,新中国成立70多年了,至今还有多少年轻人记得叶挺、陈毅、粟裕的名字,知晓这些伟人的功勋业绩?还有多少人知道皖南事变、七战七捷、孟良崮战役?今天,坚守这块传承和弘扬革命前辈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是我们这些新四军后代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我们就是要向现在的年轻人宣传革命历史,发扬光荣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年轻的后代真正从内心深处不忘这些打江山、建江山的功臣,从更高层次中诠释不要忘记历史的真切含义。
我每次登上铁军纪念园的高处,俯瞰苍翠绿树掩映下的点点红色墓碑,“风展红旗如画”的意境油然而生,眼前不时浮现出战争年代枪林弹雨的画面,耳边时时会响起震耳欲聋的厮杀声。正是我们的父辈,他们那一代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出生入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伫立在他们身边,思绪翩跹,突然觉得他们并没有走远,离我们这么近,这么近……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应该怎样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不辜负人生的梦想。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那铿锵有力的歌声随风荡漾在我的耳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