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铁军纪念园开园十周年,十年志

铁军纪念园开园十周年,十年志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巍峨的京北长城,已成为一道绿色屏障。在山中一个宽阔的谷地里(恩泽园),建起了肃穆、雄伟的铁军纪念园和铁军纪念馆。铁军纪念园是阵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旗在这里永远飘扬;铁军纪念园是学校,永远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颂“铁军精神”,教育激励后人。

铁军纪念园开园十周年,十年志

王 平

1949年进城以来,无数可亲可敬的新四军战友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曾注意寻找,但收效甚微。1976年后,我常到南京出差。经过老乡的帮助,在南京找到了苏中宝应县鲁庄区区长姜启彤。他曾是我的小学老师。1940年学校日本鬼子烧毁后,他就参加了革命。三年后他当了区长,我则当了他的警卫员。我每次到南京出差,都要去看望他,亲切极了。离休后,在我三弟的帮助下,又找到了我们警卫班的杨正国同志。他曾是鲁庄区政委谢慧珍同志的警卫员,也非常亲切,多次往来。

几十年来,像这样能找到老首长、老战友的情况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杳无音信,不知所踪。在革命队伍中,战友之间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感情是非常深厚、浓烈的,为什么相见却很难呢?后来我想通了,主要是革命形势发展很快,相互认识后,常常个把月就分开了;部队深入敌后,迂回穿插,交通阻塞,战斗频繁,伤亡时有发生。

进入新世纪,我和老伴参加了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的活动。其时,研究会正在推进二号工程——在九公山建立铁军纪念园和铁军纪念馆。我即刻感到,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创举。回想我们铁军战友,生前很难相遇,百年后相对集中,也是对生前高度分散的一个补救和慰藉。我想,日后能与日思夜想的战友长眠在一起,这里就是最佳的选择了。我老伴王桂喜同志已先我一步,在此回归到战友队列之中了(第4排第10墓位)。(www.xing528.com)

九公山位于京北长城的中部,历史上就是拱卫京师的一个龙骨。新中国成立以来,巍峨的京北长城,已成为一道绿色屏障。站在九公山顶远眺,周围奇峰叠嶂,林海滔滔;脚下绿树青翠,花草秀美,似仙境一般。

在山中一个宽阔的谷地里(恩泽园),建起了肃穆、雄伟的铁军纪念园和铁军纪念馆。谷口朝东,有一片坡地。坡地北侧建起了新四军将士名录墙,坡地当中矗立着高大的铁军战士持枪跃马的雕像。雕像下面的巨石上,镌刻着迟浩田上将“铁军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循坡西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四军四位领导人的塑像,再前行就是陵园主区:山上山下,依山就势,排列着整齐的墓群。每个墓碑,都是由花岗岩雕成的一面“红旗”。山风吹来,“红旗”在绿荫和花海中时隐时现。整个墓区,风景秀丽,意境深邃,正气昂扬!

每当东方欲晓或者夕阳西坠,山谷里就云雾缭绕,紫气勃发,好似埋伏着万千不屈不朽的神兵,等待着陈毅军长的号令:“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铁军纪念园是阵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大旗在这里永远飘扬;铁军纪念园是学校,永远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颂“铁军精神”,教育激励后人。长眠于此的铁军战士是一支特殊的队伍,过去是“南征北战打江山,克勤克俭建家园”的斗士,而今成为历史的见证和记忆。他们无愧是共和国的瑰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