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左忠毅公逸事》揭示面署第一是否草率专断

《左忠毅公逸事》揭示面署第一是否草率专断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左忠毅公逸事》第一段并不长,姑且录之以备梳理。这也可以说左光斗有了敢于“面署第一”的基础。这第二个“即”字,也不能说明“面署第一”之举是左光斗的一时兴起,而显示的恰恰是理性判断。总之,“面署第一”这一举动,有左光斗对人才深入广泛的考察为基础,有两次读史可法文章深得其心为条件,有考后左光斗“惟此生耳”的判断为佐证。

《左忠毅公逸事》揭示面署第一是否草率专断

《左忠毅公逸事》是桐城派大家方苞的名作,历来受到读者的推崇,被收入沪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三下册中。教学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一文时,学生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左光斗主持考试,对史可法的试卷‘面署第一’是否显得过于草率了?”无独有偶,近日翻阅杂志,读到2014年第11期《语文教学通讯》上有老师写的《左光斗“目中无人”》一文,对此也有相似的质疑。只不过老师的语气似乎比学生的口气更加坚定了。这位老师在文中写道:“……类似的还有下文的‘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一句,这里写到左公‘再见’史公,‘瞿然注视’不难理解,但‘呈卷,即面署第一’却颇费解:纵然先入为主,也不太可能‘呈卷’‘即面署第一’吧?如此评卷,岂不太草率太随意太专断太有失公允?如此的目中无人(众童生),不是有点太离谱了吗?我们宁愿相信,此只是为文的不严密,而非历史的真实。”那么,“面署第一”真的是左公草率随意之举吗,或者真的是方苞为文不严密吗?如果我们细细梳理文本,以联系的、系统的眼光来观照这个细节,就能读出文本深处隐藏着的信息。我们就会发现这个细节绝不是左光斗的草率之举,而又正是方苞为文严密之处。

《左忠毅公逸事》第一段并不长,姑且录之以备梳理。

图2-1-1 方苞像

图2-1-2 《左忠毅公年谱定本》(清代集虚草堂刊本)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唯此生耳。’”

左光斗任职京畿学政,负责一地的人才选拔。方苞以极精省的笔墨写出了左光斗为国选才的殚精竭虑,巧妙地突出了文题中的一个“忠”字。“风雪严寒”四字,不仅仅交代了天气状况,更写出了左光斗的忠于职守,求贤若渴的心情。试想“风雪严寒”日尚在努力发现人才,更何况“风和日丽”时呢?“微行入古寺”,左光斗深入偏僻的寺院,考察那些寄居在寺庙里的贫寒的读书人。试想连僻静的古寺都有了左光斗的行踪,更何况那些聚集着众多学子的学馆呢?因而,我们可以推知学政左光斗在院试之前已经对京畿地区的读书人有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了。这也可以说左光斗有了敢于“面署第一”的基础。其实,在江永的《左忠毅公年谱》中写到左光斗任学政期间“每阅卷,燃香,矢日一丝不苟……爱之者就有劝以节劳”;在马其昶的《左忠毅公年谱定本》中也有写到“公校阅文艺,必亲必慎,或劝以少休。公曰:吾未遇时,习知其苦,贫士进院一番,作馆亦有生色,今忍忘耶?”因而可知,左光斗考察人才可谓鞠躬尽瘁、慎重有加。既然如此,左光斗选拔人才怎么会是草率而随意的呢?而方苞以仅仅十数字,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写出了左光斗的尽心职守,可谓言极简而意极丰。这样的笔墨怎么能说失之严密呢?只不过方苞作为“桐城派”的领袖人物,为文注重“雅洁”,这个“洁”字就是行文尽可能简练,起到以简胜繁、以少胜多之效。因而,这就反过来对读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细品文心,就不能悉得文意。

图2-1-3 位于安徽桐城的左公祠

当然,左光斗“面署第一”的条件是史可法文章的超拔不群。文中写了左光斗两次读史可法的文章,可以说都为之拍案叫绝。第一次在古寺中,左光斗阅后,“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惜才之意溢于言表;第二次在院试时,左光斗读后,“即面署第一”,赏识之心颇可推想。两个“即”字,侧面写出了史可法文章的超拔不俗,深得左光斗之心,同时也将左光斗爱才惜才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二个“即”字,绝不说明左光斗行为之随意草率,而是表现出左光斗为国得一良才后的激动喜悦。这第二个“即”字,也不能说明“面署第一”之举是左光斗的一时兴起,而显示的恰恰是理性判断。因为正如前文所说,院试之前左光斗对京畿地区的人才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因而两次读过史可法的文章之后,他基本可以判定京畿地区已经无出其右,于是果断地做出了“第一”的决定。而且,后文“内室召见”左光斗言“继吾志事,惟此生耳”,特别是一个“惟”字也再次补证了左光斗考场判断(“面署第一”)的准确。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左光斗评判文章的标准,他绝不会以艺术技巧为第一标准,而应以作者的志向见识为取向的。在“继吾志事,惟此生耳”一语中,左光斗强调“志事”即可看出。这在现存的《左忠毅公集》中也可见一斑,左光斗留下来的诗文,留心经世致用之说,国计民生之策,饱含爱国忧民之志,对后世“桐城派”也有深刻的影响。

总之,“面署第一”这一举动,有左光斗对人才深入广泛的考察为基础,有两次读史可法文章深得其心为条件,有考后左光斗“惟此生耳”的判断为佐证。因而,这绝不是左光斗专断草率之举,同时也不是方苞为文有失严密之处。相反,这个细节正是左光斗谨慎严肃之举,当然更反映出左公为国选材的迫切之心;这也是方苞为文极为细密之处,作者剪裁材料的功夫实在令人叹服!(www.xing528.com)

其实,本文中像这样的令人生疑的细节还有很多,例如,左光斗对史可法“爱”与“怒”前后态度的矛盾,狱中左光斗身体极其虚弱却能目光如炬、怒斥史可法的“不合常情”,第二段中“三次流泪”的史可法与第三段中“数月不就寝”坚毅无比的史可法之间的反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如果我们细细探究这些疑惑,将前后的信息联系起来思考,就会发现这些又是方苞文章极精妙的地方。

因而,学生有时提出来的问题是极有价值的。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利用这样的质疑,细细梳理文本,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前后内容,读出文本背后隐藏的信息,这无疑将是极精彩的课堂境界。要达到孙绍振先生所说的课堂境界,“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名作细读》中语),这样的文本细读也许是最坚实的基础。

【附】

左忠毅公逸事

【清】方 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唯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图2-1-4 左光斗书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