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采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开展表演教学以来,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为我国的表演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参考方案,使我国的表演教学有了规律可循,它指引着我国的表演教学朝着科学的方向在不断发展。不可否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最具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表演体系,它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与继承,但它更需要我们结合当下的表演教学去进行再认识与再发展。我国著名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先生曾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一个伟大的戏剧革新家。让一个艺术思想保守的戏剧家来继承戏剧革新家的事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换句话说,老一辈的戏剧革新家的事业,应该由下一辈的戏剧革新家来继承和发展。”[1]的确,我们在继承与发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同时,还应当以辩证的眼光去对待它,应当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检验与证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科学性,继续挖掘发展斯坦斯尼斯拉夫体系的更多可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氏体系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无数次的修正与改动中,逐步完善起来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有机的,它的内部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具有再发展的可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开放的,它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它永远在以宽广的胸怀接受真理,并不断在真理的检验中丰富与完善!
斯坦斯尼斯拉夫的故乡——苏联,曾经和我国一样,也有过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边倒”的特殊时期,而“(前)苏联所有的戏剧院校,其中包括莫斯科艺术剧院附属戏剧学校,现今都是以梅耶荷德的生物力学作为舞台动作课教学的基础”[2],这绝不是偶然,梅耶荷德的演员训练方法,现已在苏联戏剧和表演教学的日常实践中扎根,并且正在创造着苏联乃至世界戏剧的未来。要想让我国的戏剧表演艺术硕士教育能够在国际化的竞争与挑战中屹立于世界之林,在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同时,我们还需广泛吸纳国外其他各种表演学派先进的创作与训练方法,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并结合本民族表演艺术创作的精髓,在发挥各院校表演教学专长的基础上,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戏剧表演艺术硕士教学训练模式。
现代表演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它将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与前进。在戏剧表演艺术硕士阶段的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多元的训练与创作方法去培养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提升学生掌握现实主义表演艺术创作方法的能力与水平,从多个角度去发展与提升他们的创作天赋和才能,而且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训练从不同的表演学派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并将其个性化地运用在创作之中。多元的训练能够提升学生驾驭不同风格样式戏剧作品的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适应力与专业综合技能,给学生未来的创作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与更大的可能。(www.xing528.com)
我国的戏剧表演艺术硕士教育在全面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发展道路上要想快速而又稳健地向国际化方向迈进,必须要不断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优化教学训练方式,广泛吸收与借鉴国外先进的表演教学经验与训练方法,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入现有的教学之中去。在多元融合的教学中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寻求未来的发展之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开放的教学训练体系里探寻到适应不同美学观念的表演创作方法,才会在面对任何创作任务时都能从容不迫、应付自如,也才可能在现今极具挑战的国际化表演艺术创作模式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