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设立打破了国内学术型表演研究生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历经十余年的探索,寻找到了一条培养高层次表演艺术人才的新路。然而,受我国三十多年来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影响,现有的戏剧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特色还不够鲜明,仍然没能彻底突破学术型表演硕士教学培养模式的藩篱,完全走上应用型、实践型的国际化发展道路。
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长期在我国占主导地位,已在不少表演教师心目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至今为止仍有个别教师将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混淆,他们把原本应该培养戏剧领域高层次表演艺术创作人才的专业硕士教育,当作培养从事表演教学与理论研究人才的学术型硕士教育来开展工作。不可否认,让攻读戏剧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学习表演创作的同时,提升其表演理论与教学能力的修养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能增加学生未来就业的机会。但如果这些课程与教学内容比重失调,势必会导致教学方向不明确,戏剧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双双下降。
从国内的现状来看,不少院校设定的戏剧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考核方式、评价标准体系等与该校对学术型表演研究生的要求区别不大,它们招收的戏剧表演艺术硕士研究生职业背景不突出,缺少表演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还有个别院校在具体的教学培养过程中对于这批学生的专业强化训练不系统,后期实践教学的分量也不足。另外,受师资力量、实践创作平台和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差异的限制,个别院校的教师仍然注重知识讲解,忽视学生表演技能与技巧的提升,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参与度不高,加之这类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在培养的过程中与实践创作严重脱钩,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到实践创作的只是最后需要获得艺术硕士学位的毕业作品。可想而知,这样的戏剧表演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早已丧失了最初的办学意义。虽然这仅仅是个别院校所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也必须要引起重视。(www.xing528.com)
除此以外,国内开设戏剧表演艺术硕士教育的多数院校都还同样面临着另一个困境。受学分总数的限定,大部分院校在艺术硕士培养阶段将公共必修课和与表演直接挂钩的学位方向课、专业课、实践课排满之后,就再无学分给声乐、台词、形体等专业基础课了。作为培养应用型高级表演人才的戏剧表演艺术硕士教育,是本科表演教育的延续与升华,理应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全面挖掘和开发学生内外部创作素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可塑性与表现力。面临如此现状,教师们只能把专业基础技能的提升和专业基础素质的拓展训练寄托在学生的课下自觉锻炼之上了。高水平的表演创作,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脱离不了坚持不懈地专业基础训练,为了保证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还需有关专家学者在调研与论证之后,对于现行培养计划进行优化与重组,让相关院校尽快走出困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