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起民国时期,此期不仅出现了较纯粹的戏曲学术期刊,而且综合性戏曲期刊的功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基础设施”的变更对戏曲史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揭示“十七年”时期报刊类戏曲学术载体营建与戏曲史研究的关系,是解读此期戏曲史学术环境变迁的有效途径。本文首先对“十七年”时期接受戏曲史研究成果的相关报刊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此期学术活动空间建设较之民国时期的变化。
上海戏剧学院师资博士后 黄静枫
内容摘要:营建更固定、更集中的报刊类戏曲学术载体,是“十七年”时期戏曲史学术环境的一个显著变化。比起民国时期,此期不仅出现了较纯粹的戏曲学术期刊,而且综合性戏曲期刊的功能定位也发生了变化。在政权的保障下,它们可以适当兼顾学术性。此外,接受戏曲史研究论文的综合性报纸也缩减为有限的几家大型全国性报纸。学术实践空间的上述变迁,对戏曲史学产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具体影响:持续引发学术争鸣;提供“窗口”和“阵地”、保障讨论开展;收集资讯有效引导研究。这一“基础设施”的变更对戏曲史学术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恰因为共同体的初步形成,有限的学术力量获得了最大的凝聚。
关键词:“十七年”时期;报刊类戏曲学术载体;戏曲史学;学术争鸣(www.xing528.com)
作为学术活动开展的空间,学术环境可以分成物质和精神两类。而发表学术论文的相关报刊则兼具上述两类学术环境的特征。一方面,作为研究论文发表的场所,这类报刊属于客观存在的“硬件设施”;另一方面,它们的办刊宗旨和用稿趣味是时代学术精神的体现。从这一角度而言,这类报刊具有精神类学术环境的属性,它能引导研究进入主流轨道。因此,揭示“十七年”(1949—1966)时期报刊类戏曲学术载体营建与戏曲史研究的关系,是解读此期戏曲史学术环境变迁的有效途径。
本文首先对“十七年”时期接受戏曲史研究成果的相关报刊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此期学术活动空间建设较之民国时期的变化。其次,具体分析此期相关报刊对戏曲史研究的推动作用,肯定学术环境之于戏曲史学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