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视域下的戏剧学发展

国际视域下的戏剧学发展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以来,戏剧是作为文学的分支而纳入文学史研究的。90年代以来,大量戏剧通史问世。这一学科状态是自《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出版而得以扭转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在80年代末一改“工具论”的学科思维,以现代性理论反思评价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其中《中国百年话剧史述》《中国话剧艺术史(九卷本)》较有代表性。这一转型从根本上是以新时期以来中国戏剧创作和舞台实践的多样化探索为基础的。

国际视域下的戏剧学发展

长期以来,戏剧是作为文学的分支而纳入文学史研究的。50年代张庚虽尝试写作《中国话剧运动史初稿》,但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仅在《戏剧报》刊载两章就在政治批判之下被迫中止写作并公开检讨。90年代以来,大量戏剧通史问世。其中较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如南大戏剧影视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当代戏剧史稿》(董健、胡星亮主编),以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担纲编著的《中国话剧通史》(葛一虹主编)、《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田本相主编)、《中国百年话剧史述》(田本相、宋宝珍著)、《中国话剧艺术史(九卷本)》(田本相总主编)。

上述史著内容编排风格各异,体现了中国戏剧学者在不同时段对话剧本体和中国话剧发展经验和教训的不同认识。其中9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话剧通史》《中国话剧史稿》(柏彬著)所延续的是50年代张庚的写作传统,在内容编排上以中国话剧运动与中国革命的互动关系作为叙述的主线,虽涉及作家作品分析,但从篇幅而言,作家作品分析绝非论述主体,且在评价标准上也是延续着“工具论”的传统,即能否更好地充当或为政治、为革命服务的工具。

这一学科状态是自《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出版而得以扭转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在80年代末一改“工具论”的学科思维,以现代性理论反思评价中国现代戏剧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该书以剧作家作为内容编排的基本单位,以启蒙现代性作为篇幅分配和作家作品评价的思想标尺,在中国现当代戏剧研究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就学科发展而言,《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依然延续了长期以来文学本位的研究范式。忽视了对戏剧作为舞台艺术复杂性的考量,其中既有早期戏剧学者学科背景(大多从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转向戏剧研究)的限制,也有戏剧观念的偏差。(www.xing528.com)

新世纪以来,随着戏剧舞台艺术实践的多元化走向,戏剧史学也开始将舞台艺术纳入戏剧史的学科视域内。其中《中国百年话剧史述》《中国话剧艺术史(九卷本)》较有代表性。两书都对不同时期重大的舞台艺术发展及现象进行了单列章节式的论述,其写作范式和内容编排都对本土戏剧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整体上,90年代以来的中国戏剧史学研究经历了从隶属于文学到独立发展,从以单一的运动线索或文学线索为主线的叙述范式向以舞台艺术为核心的叙述范式的转型。这一转型从根本上是以新时期以来中国戏剧创作和舞台实践的多样化探索为基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