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国戏剧,尤其东方戏剧的关注,一直是法国戏剧研究领域的热点,继2015年韩国戏剧专号之后,《戏剧与观众》2016年第一期便以印度戏剧为专题。
在该期专题中,学者安莱特·勒黛(Annette Leday)承担了比较重要的角色,她不仅亲自撰文,还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翻译工作。她的文章《印度当代戏剧的翻译》(Traduire le théâtre indien contemporain),介绍英法两国的印度戏剧翻译情况。比较有代表性文章还有印度戏剧专家马蒂娜·谢玛娜(Martine Chemana)的《21世纪的印度舞蹈与戏剧——在传统和当代之间》(Danse et théâtre en Inde au ⅩⅪesiècle),该文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印度戏剧与舞蹈的发展现状。她认为虽然在文化的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的戏剧与舞蹈发展迅速,但与西方不同,并没有出现还存活的传统或古典艺术的断层。传统的艺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形式或内容影响年轻的创作者,而且在创作中出现了某种当代的印度化。在创作内容上,她提到当代印度戏剧尤其注重表现印度不同社会阶层,尤其青年人的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念的转换。在艺术形式上,她提到印度的艺术在不断重新诠释传统,新的戏剧观念也进入印度,比如“贫困戏剧”的观念。此外,大量新的舞台技术也被使用,但在一些作品中也过于滥用。其他主要文章还有萨杨·德(Sayan Dey)的《后殖民时代的马拉地语戏剧》(Le théâtre marathi post-colonial)对后殖民时期的印度戏剧做了介绍。《马德里国立戏剧学校——培训与交换》则以马德里国立戏剧学校为例,介绍了印度戏剧的教育与人才培养。
对中国戏剧的关注,也是2016年法国戏剧学术界的一个热点。历史悠久的《戏剧史》(Revue d'histoire du théâtre)杂志第271期出版了“当代华语戏剧”专号,中法戏剧专家纷纷撰文。这是《戏剧史》杂志创刊以来,首次对中国两岸三地当代华语戏剧现状所做的一个全面介绍。(www.xing528.com)
该期收录的主要文章有,邵泽辉《论中国当代戏剧舞台》,邹元江《如何在今日传承昆曲?》,吕效平《〈蒋公的面子〉和当代中国戏剧舞台》,张先、许绿伦《只是为了活着——关于舞台剧〈活着〉的改编》,阿兰·米龙(Alain Milon)《戏剧,中国戏剧,台湾戏剧,华语戏剧……?》,宋宝珍《今日香港戏剧》,王晓鑫《当代物偶观念:走出二十世纪偶戏传统——基于两岸三地戏剧创作的多案例研究》,伊万·鲁维奇(Ivan Ruviditch)《论中国历史与传统在上海当代戏剧中的地位与被处理方式》,黄盈《黄粱一梦和新国剧》,周靖波《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戏剧》,宫宝荣《西方戏剧作品以及它们对中国戏剧的影响》,郭斯嘉《改编与再现:当代上海舞台上的法国戏剧》,王婧《中国戏剧舞台上的〈等待戈多〉》。该期专集既给法国学界介绍了传统戏曲在当代中国的现状,也介绍了这几年内地的热门剧目如《蒋公的面子》《活着》等,同时也对港台戏剧的情况做了介绍,而对西方戏剧在中国的演出情况及对中国戏剧的影响的介绍,让西方学界对西方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有了新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