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中,步炮协同作战,密切配合,这些与通信联络畅通无阻是分不开的。
通信保障的任务有两个:一个是有线通信,还有一个是无线通信。
炮和通信是结合着的。有线电是很管用的,发挥了很大作用。战役开始阶段,我们的通信电线常常被炮火炸断。像第一天135团1营指挥所到他们1连的电话线就被炸断了。当时负责检修线路的是1营通信班的副班长牛保才,他冒着炮火冲上阵地,最后找到电话线的时候才发现,两侧断头实在没有办法拧起来,这时炮弹又炸伤了牛保才的腿和手,整个身体被巨大的气浪掀动着,最后他干脆把两端断头的线路用牙齿咬着又用手拉着,以自己的身体接通了电话线,保证了团里最后下达的战斗命令。我们的战士牺牲了还在尽职,这就是通信队伍里的英雄,像这样的通信英雄还有不少,包括步兵的和炮兵的。
炮兵作战必须要靠通信,这其中就有通信保障的问题。牛保才那样的战士就是为了保障炮火攻击命令下达而立功的,这样的英雄立一等功、特等功的也有几位,像炮2师和炮7师都各有一位,他们都是在关键时刻保障了部队通信联络。炮2师为了保障战斗胜利,炮火硝烟中两次派出前进观察人员,在行进途中大部人员伤亡,仅有两名无线电话员到达指定地点执行任务,要知道——这是很艰难很残酷的啊!炮兵的通信英雄,有的同志为完成接线任务,宁肯把鲜血流在阵地上,他们舍生忘死的那一刻都是想着怎么能顽强地保证战斗命令下达,保证电话线路和通信线路畅通,以便让炮兵兄弟打得更猛更狠更准!
无线电通信主要是坑道里的无线报话机,这方面问题比较多。战役开始以后,坑道里的报话员特别艰苦。他们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天线,有的就准备了几十对到上百对天线,只要被飞机打掉一个,立即再搞出去一个,总之是要保证通信不间断。
负责通信的干部也是日夜守候,因为只有他才最清楚每一个坑道里是哪一些报话员的声音,一听是谁开腔,他就都知道了。特别是在紧张的战斗关口,有的报话员也上了主阵地,比如像597.9高地那个石头缝隙中隐藏的报话员,正因为如此重要,所以在战斗中我们的主要干部也都学会了掌握无线电通信。
搞通信的,除了有线通信要绝对保证,无线通信是一刻也不能中断。通信任务不光是保障步兵的指挥,最重要的还是保障炮兵的指挥,因为那时战场上敌人最害怕的就是我们的炮火,这其中与无线通信保障发挥的作用特别有关系。
了解了这些,才能深刻体会到张计法那篇《一个苹果的故事》中的分量。报话员说话比较多,坑道艰苦,除了没有东西吃外,就是连着说几天话的干渴也是不大好受的。所以一个苹果也好,一壶水也好,一个萝卜也好,送到了坑道,总是先让给报话员。这样的事例就比较多了。张计法把一个苹果留给报话员,报话员说:“你是指挥员,你吃吧!”一个苹果转了一圈,没人肯吃,转了第二圈的时候,才吃了半个。水也是这样子,反正到最后都是先给无线电通信员留下,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45师通信部队一直坚持并打到了上甘岭战役的结束。整个战役中,他们维护了那么多的线路但伤亡很少,就是因为他们平常对敌人炮火规律摸得很透彻,战斗中只要炮一响,他们就能掌握炮火攻击的间隙,掌握好控制作业的时间。
不畏敌人的枪林弹雨,报话员刘爱国正在接线
这个仗越往后打,阵地的通信状况就越有改观。不论敌人炮火封锁如何猛烈,炮弹也总有打不到的地方,总会有死角,因此通信连想了很多办法,除了有的电话线必须要经过炮火封锁地区,一般的线路都尽可能地改动并闪开炮火封锁地段,以免受到攻击而损坏。比如:对于敌人主要的炮火封锁,他们一次可以连续地射击10发、20发,按说威胁很大了,可敌人的火力总有个规律吧,打了一阵以后会有个间隙吧,比如说3分钟或者5分钟的间隙,有的时候夜间是7分钟或者10分钟的间隙,这一段时间听不到炮声,通信连把这个短暂间隙掌握好,预备线也准备得很充足,只要线路一被打断,他们马上可以抓紧时间去维护。另外,敌人火炮的拦阻点也是相对固定的,因此有线通信在战斗之前或战斗之中,他们就注意隐蔽线路,能避开的就尽量避开了。通信连还在前沿阵地与预备队阵地之间,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立了线路维护站,用以保障通话时效。(www.xing528.com)
我们还特别注意把检修人员引领到防炮洞内,乘着打炮间隙检修线路。他们知道敌人打我们阵地和后方的线路,总有个时间性,所以我们的通信保障在激烈的战斗中几乎就没有中断过。45师通信连战斗到最后也没有出现更大的伤亡,他们的确有一套战时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我们的炮打得准确,实际上是与通信有直接关系的。
炮兵打得好主要靠两点:一靠通信,二靠侦察。
配置炮兵的观察所,由于受地势影响,受器材倍率所限,有些死角是看不到的,加上战场上整日烟幕遮挡,观察就会遇到阻力。炮兵也设法再次派到前进观察所,这里说的前进观察哨是指炮兵指挥员与步兵指挥员同在一个指挥所里指挥。炮兵有的还将观察所前推到坑道里,但有的时候观察时机都不是太好,这样上甘岭战役炮兵有时得到的情报,除了炮兵自己观察侦察之外,很多都要靠步兵兄弟提供。
步话机员在向指挥所报告攻克敌阵地的消息
当时炮兵观察所有几个,除了五圣山的主观察所之外,还有其他前沿阵地的观察所。观察员还担负着侦听的任务。侦听主要是了解打击以后对敌军产生的效果如何,视线观察如何。这一套程序随着上甘岭战役的发展,逐步成熟起来。我们一开始要炮时还需要试射,以后逐步有了经验,与步兵协同联系起来也就比较简单了。为什么我们要将阵地标上1、2、3、4、5、6、7、8、9号,甚至标到十几号呢?交战中步兵通过阵地上这些标号就可以直接要炮,他说是几号,什么方位,这边一听就很清楚了,我们的炮是随叫随到,支援步兵很及时。
五圣山主观察所还有两名英文翻译,侦察参谋王林魁,大学生参谋许翻译,他们两人轮流监听,把敌人的说话声音摸透了,对于传递情报起到的作用很大。他们负责随时将情报报告师里,师里随时通知炮兵指挥所,由炮兵指挥所指挥炮兵阵地。指挥所的电话都是直通的,不经总机转接。
上甘岭战役打响后,45师在德山岘设有师通信枢纽,在五圣山、上所里北山各设有团的通信枢纽部。即使打到战役后期,许多后续参战的部队陆续开上阵地,使用的通信设备都是这一套的原配置。有线通信,特别是经过军、师、团、营指挥所和炮兵观察所的地方又加上了双线,在敌人炮火封锁地带增加了迂回线,45师前沿师指挥所与各团、营、连主要坑道也通了有线通信。激战时更设立和沟通了紧急情况下的越级联络制度,前沿部队可直接向师、团指挥所和炮兵指挥所报告情况,并请求支援。许多炮兵观察所和步兵指挥所在同一阵地或坑道里,只要步兵要求火力支援时,炮兵不用等待再报告师、军指挥所,就能立即得到兵力支援或有力的炮火支援。像30日大反击,我们做了改进,将炮兵使用进行了任务分配,迫击炮交由步兵团指挥,3个团的炮连由师里统一使用,加强了炮兵观察所,研究出简易有效的通信保障措施,解决了炮兵阵地构筑、弹药运送和使用等问题,特别是步炮协同作战方面考虑得很周到,问题解决细致,切实可行,这就使我们“炮火的猛烈”在战斗中很好地发挥了有效的作用。
打起仗来,我们是有多条线路保障指挥的,实际上用的也比较多。物资转运线路,如抬担架、送弹药,经常也会出现一些情况。那么在运输线上也设立了一个通信站,这个通信站就有好几条线路保障应用。后勤也有保障线路,有直线连接,也有连续通过四五个点和其他线路转接,这些线路也都可以转接到师指挥所,也包括了师政治部等处。
10月30日反击成功后,91团接受任务,11月2日参加战斗,战前他们对通信联络这一问题很重视,积极主动与135团联系,提前熟悉了战场各种通信情况,在步炮协同组织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反击成功后,一直到11月5日,尽管敌人是5个团兵力连续攻击,但几乎在敌人未能接近我阵地前沿时大部分就被炮火歼灭了。
这就是说,步兵通信保证了前方与后方、阵地与炮阵地的通信联系和畅通,战时的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也做到了保障到位,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指挥更加得力,才能让炮兵打得更猛更准更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