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初也是去问,结果那个学长跟我说:“如果耐得住性子,你就继续待在这里,法学没什么困难的。”我的想法刚好相反,我的体验是作为一个法学者,要能够不断地往前走,要找到动力。除了冷静和逻辑这些我们一般对法律人的印象以外,其实必须要有很大的热情去问问题,热情和好奇心始终是保持研究动力的不二法门。所以如果今天有年轻的法学者来问36年前我问过的问题,我也会要他把心拿来,不同的只在法律和佛学的禅宗本质上刚好倒过来:法律不是要让你出世,让你摆脱这些烦恼,而是要你入世——法学从来就是经世致用之学,脱离了这个世界,不需要法律,脱离了这个世俗,不需要法律。
所以“把心拿来”的意思,就是一直不要忘了投入这个行业,你要追求正义这样一颗心,然后你会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陷入困境,但你还是会找到一条路。我引用了马丁·路德·金的一句话,“任何地方的不正义是对所有地方正义的威胁”(Injustice anywhere is a threat to justice everywhere)。这句话常常被引用,意思就是说,一个学法律的人,不能说我就是研究公司法的,其他法都没有兴趣,或者说其他法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与我何关?马丁·路德·金讲了,任何地方的不正义是对所有地方正义的威胁。就是说你要有好奇心和热情去了解这个社会是不是可以通过法律变得更好。如果你有这样的心,你在研究上会慢慢找到一些路。
这些不成熟的想法,我不知道对各位有没有帮助。有位企业家捐资设立了一个奖,叫作“唐奖”,它设了四个奖项,其中一个就是“法治奖”。今天不是问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奖呢?“唐奖”假设是要去跟诺贝尔奖并列,除了奖额是诺贝尔奖一倍以外,它还要以同样慎重的态度去鼓励这四方面的研究,包括法治。我会很有兴趣地问,到底“法治奖”的成就标杆在哪里?第一位得奖的是南非宪法法院的法官奥比·萨克斯(Albie Sachs)。他得奖的理由基本上不是在于法学的成就,更多的在于其他方面的贡献,包括对法治的推进、人道的关怀等。2018年这个奖是给一位加拿大的女性,一位检察官、教授,也做过大法官,叫作路易丝·阿尔布尔(Louise Arbour),她也不算法学者。所以即使是“法治奖”,到目前为止,它觉得够这个标杆的,更多的还是在于立德和立功,而不是立言。这说明,有这个奖在,各位还有努力的空间,我是不去想它了。在各位开始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人可以拿到“法治奖”,谢谢!(www.xing528.com)
【注释】
[1]本文为2016年12月21日台湾政治大学苏永钦教授莅临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于之江校区都克堂之演讲整理稿。文字整理工作由光华法学院本科2013级林欣、何开天负责,文中小标题及图表自讲者提供的演讲简报中摘取,由整理者依演讲进度分别植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