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然美的实质
自然美是最为普遍的美的存在形态之一,在美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自然美天然地体现了美的内涵和特征,但它的实质如何,在美学中一直是桩悬案。
(一)关于自然美的实质的几种观点
归纳起来,美学家们对自然美的实质形成了大致如下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非自然美论。否认自然美的存在,这等于否定了自然美的实质。第二种,形式论。认为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物的形式,而否定其文化意蕴。这种观点虽然坚持了自然美的客观性,但却忽略了它在人类长期的符号实践中所产生和呈现的文化意蕴。第三种,形式与生活论。一方面认为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物的形式,另一方面又肯定了自然美与人类生活存在联系。这种观点虽然同时兼顾了自然美的形式与人类生活的内涵,但没有认识到它们终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成果。第四种,文化符号论。认为自然美的实质在于当自然物被视为文化符号时,它们作为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具有美的内涵。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美的文化符号性,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方面,但未能从实践观点去对这种符号性作合理的阐释。我们需要从人类符号实践的观点出发,尝试对自然美的实质作出新的说明。
(二)自然美在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的价值
自然美取决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所体现的价值。这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第一,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对象。人类符号实践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认识和改造自然,使之成为有益于人的环境。第二,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材料,如阳光、空气、雨水、石头、树木等。第三,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环境和见证。第四,自然是人类符号实践的知音。人类通过符号实践使得自然逐渐地成为体现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正由于如此,自然才成为人类的审美对象。
自然有两个概念:一是指由矿物、动植物构成的物理世界,即自然界,因此自然美具有其客观性;二是指自然而然的本性,因此自然美又具有其自然性,即具有美的属性的自然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生长、发展、运动规律。从历史上看,人类对于自然由一个从畏惧到遵从,从遵从到征服,再到现在友爱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与自然友爱或至少认识到应该友爱的时代,我们才真正认识了自然美的意义,才真正能够与自然为友,自然也才真正向人类彰显它的美。正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中,自然美显现了。(www.xing528.com)
自然美首先显现为田园。人在遵从自然时,既保留了对于天地的敬畏,也发展了对于自然山水的依恋,产生了对于田园风情的向往。在中国六朝时代,田园诗人陶渊明达到了与自然合为一体的境界,在自然之美中摆脱了官场的污浊。陶渊明眼中的山水田园,不仅仅是他生存劳作的对象,而且成了与之交融一体的审美对象,获得了真实淳美的人生感受。其田园诗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均创造了情味淡淡的恬静之美,其诗作的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了宁静平淡的境界,表现了“田园美”,表明了人与自然相融的乐趣,也表明了诗人自然率真的情怀。
自然美又显现为山水。“山因水而媚,水因山而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说明了山水相依以及山水与人的性情同形同构。中国古代哲人认为,天地自然与人格建设之间可以相通,就是认为天人之间异质而同构,可以互相感应,这也是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从人的审美心理过程来说,当人们面对秀丽的山水进行观赏时,主客体就会融为一体,从而也就超越了生活中的许多欲念与功名的束缚,而得到了一种畅心悦神的美感。山水对人的美感作用,不仅具有一般的性情修养意义,而且在礼法专制社会中,还具有反抗世俗、坚持独立人格的意义。但在中国,“直到魏晋,自然山水独立的美学价值方才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尽管如此,对于17世纪以至18世纪的美术家,风景也没有独立的意义。在19世纪,情况急剧地改变了。人们开始为风景而珍视风景……”。魏晋时期,政治黑暗,许多文人不满于当时的执政者,他们从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长道路中获得了独立,追求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这便是在饮食、服饰、养生与诗歌、山水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有许多人士游放于山水之中,形成了山水文学创作的高潮,如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山水诗后经王维的继承和发扬而达到了高峰。
可见,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成为体现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因此可以说,自然美是一种美的形态,是指自然界事物的美,它是自然物在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形象。
【拓展阅读】
比如松树,人们常以它不畏严寒,不惧酷暑,挺拔向上,四季常青,而用它来象征人的高风亮节,古人称为“君子”。白居易有诗赞道:“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知君子心,秉操贯冰霜。”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所描写的泰山松树也有美的象征意义:“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的缝隙,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和清风白云游戏。”逆境中,泰山松象征着奋斗的自豪和旺盛的生命力(图3-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